牛虎行

· 刘崧
田家牧牛野田里,虎来伺牛草间起。腾跃骑牛扑牛耳,虎上啮牛牛下奔,戴虎直过前山村。 牧童惊散人叫吼,遂虎救牛牛更走。虎惊势迫还弃牛,牵牛归来血满头。 可怜踉蹡空四足,有角峨峨不得触。裂皮绝顶那可续,田夫抱牛顿足哭,猛虎还山食人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伺(sì):守候,观察,等待时机。
  • 啮(niè):咬。
  • 踉蹡(liàng qiāng):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
  • 峨峨(é é):高耸的样子。

翻译

农家人在野外的田地里放牛,老虎从草丛中起身伺机扑向牛。老虎跳跃起来骑到牛背上扑向牛耳,老虎在上边咬牛,牛向下方奔跑,驮着老虎一直穿过前山的村子。 牧童惊恐地四散奔逃,人们大声呼喊着,于是赶着老虎去救牛,牛却更加拼命地跑。老虎受到惊吓,迫于形势只好放弃牛,被牵着回来的牛头上满是鲜血。 可怜这牛脚步踉跄四肢空摆,它有高耸的牛角却无法触到老虎。牛的头皮被撕裂到头顶,哪还能够再续上,农夫抱着牛的头顿足痛哭,而猛虎回到山中去吃人的肉了。

赏析

这首诗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一个虎牛相斗的场景,展现了惊心动魄的画面。诗中通过对田家放牛时遭遇老虎袭击的描写,表现了牛的无奈和农夫的悲痛。诗的开头,“田家牧牛野田里,虎来伺牛草间起”,简洁地交代了事件的发生地点和起因。接下来,“腾跃骑牛扑牛耳,虎上啮牛牛下奔,戴虎直过前山村”,形象地描绘了虎牛相斗的激烈过程,老虎的凶猛和牛的惊恐表现得淋漓尽致。“牧童惊散人叫吼,遂虎救牛牛更走”,则进一步渲染了紧张的氛围,人们试图救牛,却使得牛更加惊慌。“虎惊势迫还弃牛,牵牛归来血满头”,老虎迫于形势放弃牛,但牛已经受伤惨重。最后,“可怜踉蹡空四足,有角峨峨不得触。裂皮绝顶那可续,田夫抱牛顿足哭,猛虎还山食人肉”,描写了牛的悲惨结局和农夫的悲痛,同时也暗示了老虎的威胁并未消除,给人以一种沉重的感觉。整首诗节奏紧凑,语言生动,通过对细节的刻画,深刻地反映了自然界中弱肉强食的残酷现实,以及农民面对这种情况的无奈和悲哀。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