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登鸡鸣山寺

· 卢宁
西曹鸡寺近,日暮亦登临。 倒景悬秋壁,疏钟度晚林。 树高山阁暝,路僻野云深。 引月看僧定,因之谐静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西曹:刑部的别称。在这首诗中,可能是指作者的官职或办公地点,并非实指刑部。
  • 倒景(dào jǐng):指天空极高处的一种奇异的自然现象,这里指夕阳的余晖映照在山上,好像是山上的景物倒映在天空中。
  • (míng):日落,天黑。

翻译

傍晚时我登上鸡鸣山的寺庙, 这座寺庙离我在西曹的办公之地较近,日暮时分我也来登临。 夕阳的余晖倒挂在秋天的山壁上, 稀疏的钟声在傍晚的树林中回荡。 树木高大,山上的楼阁被夜色笼罩, 道路偏僻,野云深深。 我引着月光看僧人打坐入定, 也因此使自己的内心变得和谐平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傍晚登临鸡鸣山寺的情景,营造出一种清幽、静谧的氛围。诗的首联点明了时间和地点,以及作者登山的缘由。颔联通过“倒景”和“疏钟”两个意象,生动地描绘出秋天傍晚山间的美景和宁静的氛围,给人以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享受。颈联进一步描写了山上的环境,高大的树木和昏暗的楼阁,以及偏僻的道路和深深的野云,烘托出一种幽静神秘的感觉。尾联则写作者看到僧人入定,自己的内心也随之变得平静和谐,表现出作者在这宁静的环境中所获得的心灵感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寺庙氛围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宁静与和谐的追求。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