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古四首有序董生

道丧嬴秦后,传经属汉儒。 天人初召对,伊吕此为徒。 列国诸侯相,中朝子大夫。 究寻灾异理,时论却为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嬴秦(yíng qín):指秦朝。嬴为秦之姓。
  • 汉儒:汉代的儒家学者。
  • 天人:指天和人,古代哲学中探讨的一种关系。
  • 召对:君主召见臣下询问对策、回答问题。
  • 伊吕:商朝的伊尹和西周的吕尚,两人都是辅佐君主的贤臣。
  • 列国: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各个诸侯国。
  • 诸侯相:诸侯国的相国。
  • 中朝:古代的官制,指朝廷中。
  • 子大夫:古代官职的一种称呼。
  • 灾异理:指自然灾害和异常现象的道理和原因。

翻译

秦朝灭亡后道德沦丧,传承经典的任务属于汉代的儒者。 天和人最初被(帝王)召见询问对策的时候,(这些汉儒)可与伊尹、吕尚这样的贤臣相媲美。 他们有的成为了列国诸侯的相国,有的在朝廷中担任子大夫。 他们深入探究自然灾害和异常现象的道理,但当时的舆论却认为他们很愚蠢。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述了秦朝灭亡后汉代儒者的地位和作为。诗中提到汉儒在传承经典方面承担了重要责任,他们在天人关系方面进行探讨,并有人在政治上担任重要职务。然而,他们对灾异现象的研究却不被当时的舆论所理解,被视为愚蠢的行为。整首诗反映了作者对汉儒的一种复杂的态度,既肯定了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贡献,又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一定的惋惜。同时,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对知识和思想的一种偏见和误解。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