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九曲歌寿少司马陈公七十有序

六歌曰:我所瞻兮一览台,溪流六曲苍屏开。振衣千仞出崔嵬,上与天游意豁哉。 谁其镌石扫莓苔,千年声响超群材。露零仙掌溢玉杯,葆真怡性貌若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瞻(zhān):往上或往前看。 仞(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崔嵬(cuī wéi):本指有石头的土山,后泛指高山。 镌(juān):雕刻。 莓苔:青苔。 :落下。 仙掌:汉武帝为求仙,在建章宫神明台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 葆真:保持纯真的本性。

翻译

我说我所仰望的是那一览台,六条溪流曲折,苍绿的山屏展开。在千仞高山上整顿衣裳,那高山巍峨耸立,登上那里便能与天同游,心情无比畅快啊。是谁在石头上镌刻清扫掉青苔呢,这千年的声响胜过众多人才。仙露落下,仙掌中的玉杯满溢,保持着纯真的本性,神态仿若孩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武夷九曲的美景和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境。诗人仰望一览台,描述了溪流曲折、山屏苍绿的景象,展现出大自然的雄伟与美丽。登上高山,与天同游,表达了一种豁达畅快的心境。诗中提到镌石扫莓苔,千年声响超群材,可能暗示着某种历史的沉淀和人才的卓越。最后写到仙露、玉杯以及葆真怡性貌若孩,增添了一丝神秘和纯真的氛围。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武夷九曲的独特魅力和诗人对纯真本性的追求。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