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答张幼于二首

吴会多才子,君家并国工。 高谈倾稷下,独步失江东。 赤帜谁争长,清尊未可同。 传来新丽句,累牍羡词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会(wú kuài):秦汉会稽郡治在吴县,郡县连称为吴会。此处泛指今长江下游一带。
  • 国工:一国中技艺特别高超的人。
  • 稷下:战国时各学派荟萃的地方。此处借指学术气氛浓厚、人才聚集之处。
  • 赤帜:红旗。常比喻引领某种风尚的先驱。
  • 清尊:亦作“清樽”,酒器,亦借指清酒。

翻译

在长江下游一带多有才华出众之人,您家更是拥有技艺超凡的人。在学术研讨之地高谈阔论,其才华在江东一带独一无二。谁能在引领风尚方面一争长短呢?清酒也不能与之相提并论。传来新的优美诗句,那连篇累牍的文字让人羡慕您的词采雄壮。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写给张幼于的,诗中对张幼于的才华给予了高度的赞扬。首联指出长江下游一带人才济济,而张幼于家更是有出类拔萃之人。颔联通过“高谈倾稷下”“独步失江东”,生动地描绘了张幼于在学术和才华方面的卓越表现,他的言论在学术之地颇具影响力,其才华在江东地区无人能及。颈联则以“赤帜谁争长,清尊未可同”进一步强调了张幼于的独特和出众,暗示他在引领某种风尚方面的先驱地位,以及他人难以与之相比的特质。尾联提到张幼于传来的新诗句,以“累牍羡词雄”表达了对其词采雄壮的钦佩和赞赏。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开阔,通过对张幼于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对其才华的高度认可和敬仰之情。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