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汤子敏王伯衢由水口暂出流江

· 刘崧
二友忽言别,孤怀易成惋。 秋高北风急,日薄众山晚。 迟回各抗手,越历犹在眼。 前旌转崇林,后骑拥脩坂。 庭间怯初散,路缅惊渐远。 离离云树合,泯泯溪流漫。 斯违谅匪遐,同车冀遄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wǎn):叹惜,遗憾。
  • 抗手:举手告别。
  • 越历:经过,走过。
  • 前旌(jīng):指前面的旗帜。
  • 脩坂:长长的山坡。“脩”同“修”,(xiū),长的意思。
  • 离离: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
  • 泯泯:形容水流盛大的样子。

翻译

两位好友忽然说要离别,我孤独的心怀很容易就变得遗憾惋惜。

秋意深浓,北风吹得急切,太阳西斜,众多山峰显得昏暗。

我们迟缓徘徊地各自举手告别,走过的路程还历历在目。

前面的旗帜转向高大的树林,后面的骑手拥着长长的山坡。

庭院间大家刚散去时心中有些胆怯,路途遥远令人惊叹渐行渐远。

茂密的树木如云般聚拢,盛大的水流漫漫流淌。

这次别离想来不会遥远,希望同车快快回来。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送别汤子敏和王伯衢的情景,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写,烘托出离别的氛围。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和惋惜之情,同时也蕴含着对再次相聚的期待。诗的语言简洁明快,情感真挚深沉。例如,“秋高北风急,日薄众山晚”两句,通过描写秋天的高爽、北风的急促以及夕阳下山峰的昏暗,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为离别的情感做了铺垫。“庭间怯初散,路缅惊渐远”则细腻地刻画了分别时的心情和场景,表现了作者对友人的留恋。最后,“斯违谅匪遐,同车冀遄返”表达了作者对重逢的渴望,使得整首诗在离别的悲伤中又透露出一丝希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