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母吟

· 刘崧
蛟龙失云雨,或与虾蟹俦。壮士偶穷困,寄食何足羞。 淮河之水东北流,母心直为王孙忧。黄金无光剑失色,白日又落城西头。 请君置鱼竿,进此盘中脯。丈夫性命未可轻,君独胡为在尘土。 咸阳王气如云驰,垄上亦有呼兵儿。风尘满眼慎所之,但愿王孙无饥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漂母(piǎo mǔ):在河边漂洗丝絮的老妇人。这里借指救济过韩信的老妇人。
  • (chóu):伴侣,同类。
  • 王孙:此处指壮士。
  • (fǔ):干肉。

翻译

蛟龙失去了云雨的助力,或许会与虾蟹成为同类。壮士偶然陷入穷困,投靠他人求食又有何可羞耻的。 淮河的水向东北流去,漂母的心一直为壮士担忧。黄金失去了光芒,宝剑失去了色泽,白日又落到了城西头。 请您放下鱼竿,吃进这盘中的干肉。大丈夫的性命不可轻视,您为何独自在尘土中挣扎呢。 咸阳的帝王之气像云一样奔驰,田垄上也有招兵买马的人。在这满是风尘的世间要谨慎前行,只希望壮士不会遭受饥饿。

赏析

这首诗以漂母的视角展开,表达了对壮士的同情和鼓励。诗的前两句用蛟龙失势与壮士穷困作比,说明一时的困境并不代表永远。接着描述了淮河水流和漂母的忧心,以及壮士的困境,如黄金无光、剑失色、白日西落,渲染出一种萧索的氛围。然后劝壮士进食,强调性命的重要,不可轻视自己。最后提到咸阳的王气和垄上的招兵,暗示天下局势的变化,同时希望壮士能谨慎选择,免受饥饿之苦。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通过对漂母和壮士的描写,反映了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无奈,也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渴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