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岛夷犯朝鲜时西贼未平而朝鲜遣使告急不绝于道

二载宵衣正备胡,却传海上又鸣桴。 一时斥堠多烽火,到处闾阎困转输。 使者徵兵催草檄,藩邦乞援望衔舻。 神州敢谓天将厌,干羽还能格后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宵衣:天不亮就穿衣起身,旧时多用以称颂帝王勤于政事。“宵”读作“xiāo”。
  • 备胡:防备北方的敌人,这里指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
  • 鸣桴(fú):击鼓。桴,鼓槌。
  • 斥堠(hòu):古代瞭望敌情的土堡,这里指瞭望哨所。
  • 闾(lǘ)阎:泛指平民百姓。
  • 转输:运输。
  • 草檄(xí):起草檄文,用以声讨敌人或征召兵员。
  • 衔舻(lú):形容船多,前后相接,舻,船头。

翻译

两年来帝王天不亮就起身处理政事,正防备着北方的敌人,却传来消息说海上又响起了战鼓。一时间瞭望哨所多处燃起烽火,各地的百姓被运输军事物资所困扰。使者前来征兵,催促起草声讨敌人的檄文,藩属国朝鲜乞求援助,盼望众多战船前来支援。难道神州大地会被上天厌弃吗?相信以礼乐教化还是能够感化这些后来侵犯的人。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当时的边疆战事和社会状况。诗的前两句交代了背景,一方面在防备北方的侵扰,另一方面海上又起战事,展现出局势的紧张。中间两句话描述了战争带来的影响,烽火燃起,百姓因运输军事物资而困苦,突出了战争的破坏性。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局势的看法和期望,对是否会被上天厌弃表示疑问,同时寄希望于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争端,体现了作者对和平的渴望。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沉,通过对现实情况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担忧。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