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朱竹垞太史

昔年曾接岭南游,尊酒论诗海上楼。 枫落吴江渔梦断,月明珠海雁书浮。 玉堂地迥心偏远,仙掌云深静似秋。 闻道龙门收逸事,茂陵书在托谁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竹垞(chá):朱彝尊,字锡鬯(chàng),号竹垞,清代诗人、词人、学者。
  • 太史:古代官名,明清时期修史之事由翰林院负责,所以对翰林也有称为太史的。
  • :小丘;土堆。
  • 尊酒:杯酒。
  • 吴江:即吴淞江,在今江苏南部和上海境内。
  • 玉堂:唐宋以后称翰林院为玉堂,这里指朱彝尊在翰林院的任职。
  • 地迥(jiǒng):地方遥远。
  • 仙掌:汉武帝为求仙,在长安建章宫神明台上造铜仙人,舒掌捧铜盘玉杯,以承接天上的仙露,后称承露金人为仙掌。此处用以形容宫殿的华美。
  • 茂陵:汉武帝刘彻的陵墓,这里借指帝王的陵墓。

翻译

过去曾与您在岭南一同游览,在海边的楼阁上饮酒论诗。 吴江岸边的枫叶飘落,打渔人的梦也随之破碎;珠海明月当空,期望书信如大雁般飘来。 您在翰林院那遥远的地方,心却偏向远方;宫殿华美高耸入云,宁静得如秋天一般。 听说朝廷在收集散落的逸闻旧事,而我这像司马相如一样渴望著书进献的人,又能将书托付给谁呢?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寄给朱彝尊的,表达了对往昔游历和交流的怀念,以及对友人的牵挂和自身境遇的感慨。诗的首联回忆过去与朱彝尊在岭南的游玩和在海上楼的诗酒之会,充满了对美好时光的怀念。颔联通过“枫落吴江”和“月明珠海”的景象,烘托出一种孤寂和思念的情感,同时“渔梦断”和“雁书浮”也暗示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和期待。颈联描述了朱彝尊在翰林院的处境,虽然身处高位,但心却向往远方,同时也表现出宫殿的宁静和高远。尾联则表达了作者对朝廷收集逸事的关注,以及自己渴望能够像司马相如向汉武帝进献《子虚赋》一样,将自己的著述呈献给朝廷,但却不知该托付给谁的无奈。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用典恰当,将作者的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黎延祖

黎延祖,字方回。番禺人。遂球长子。明思宗崇祯贡生,以父荫锦衣卫指挥佥事。明亡,隐居不仕。有《瓜圃小草》。清同治《番禺县志》卷四二有传。 ► 4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