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莱溪学宪过访留酌

背郭幽栖洽隐沦,衡门长日断嚣尘。 何期秉宪台中客,来问持竿濮上人。 盘荐青蔬抽近圃,墙过浊酒是东邻。 不缘大雅思论旧,那得披襟共任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学宪:对学政的尊称。(注:“宪”,拼音:xiàn)
  • 隐沦:指隐士。
  • 衡门:横木为门,指简陋的房屋。
  • 嚣尘:喧闹扬尘,这里指尘世的纷扰。
  • 秉宪:执掌法令。
  • :指御史台,古代的监察机构。
  • :指客人,这里指学政。
  • 持竿濮上人:指钓鱼的隐士,这里作者自比。(注:“濮”,拼音:pú)
  • 盘荐:用盘子献上。
  • 青蔬:青菜。
  • 抽近圃:从附近的园圃中采摘。
  • 墙过:隔着墙送来。
  • 浊酒:用糯米、黄米等酿制的酒,较混浊。
  • 大雅思论旧:畅快地谈论过去的事情。
  • 那得:怎能。
  • 披襟:敞开衣襟,比喻心情舒畅。
  • 任真:保持自然的本性,真诚坦率。

翻译

在城边幽静的地方安闲地居住着隐士,简陋的家门长久地隔绝了尘世的喧嚣。没想到执掌法令的御史台学政大人,会来拜访像我这样持竿钓鱼的隐士。盘子里献上的青菜是从附近的园圃中刚刚采摘的,隔着墙送来的浊酒是东邻的馈赠。若不是因为想要愉快地谈论过去的事情,怎能如此心情舒畅、真诚坦率地相处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隐居环境,以及作者与学政之间特殊的交往。诗的首联描写了隐居之地的清幽宁静,远离尘世纷扰。颔联中,“何期”一词表现出作者对学政来访的意外之喜,同时也显示出他们之间身份的差异。颈联通过描写盘中的青菜和东邻的浊酒,展现出朴实的生活场景和邻里之间的友好情谊。尾联则强调了他们之间能够真诚交流、畅快谈论的缘由,表达了作者对这种纯真交往的珍视。整首诗语言简洁,意境清新,情感真挚,体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对友情的重视。

萧应魁

萧应魁,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官国子监学录。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