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日陈我度侍御枉顾赋谢

元日初开曙色新,欢传骢马问荆榛。 干旌特壮前楹色,绣斧光生短壑春。 岭峤风烟清揽辔,中原豺虎避埋轮。 自怜久傍袁安卧,拥彗空惭拜后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
  • 骢马:青白色的马,这里指骑着骢马的人,即御史陈我度。(“骢”读作“cōng”)
  • 荆榛:泛指丛生的荆棘,此处指贫困人家或荒野之地。
  • 干旌:旌旗的一种,以鸟羽为饰。
  • 前楹:殿堂前部的柱子。
  • 绣斧:指皇帝特派的执法大员。
  • 岭峤:五岭的别称,指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泛指五岭地区。(“峤”读作“qiáo”)
  • 揽辔:挽住马缰,这里有掌控、治理之意。
  • 豺虎:比喻凶恶的敌人或恶人。
  • 埋轮:表示不畏权贵,坚决执法。
  • 袁安:东汉大臣,此处作者以袁安自比,有表示自己隐居贫困之意。
  • 拥彗:拿着扫帚,表示迎宾的敬意。

翻译

正月初一清晨曙光初现景色新,欢乐地传说着御史陈我度大人骑着青白色的马前来探访贫困之地。 旌旗特别壮观,使殿堂前部的柱子都增添了光彩,执法大员的到来如光芒一般,给这短壑之地带来了春天。 在五岭地区他能清正地治理风烟之事,让中原的恶人都躲避他坚决执法的威严。 可怜我长久以来像袁安一样卧病贫困,拿着扫帚迎接大人,惭愧自己只能在后面追随。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萧应魁在正月初一感谢御史陈我度来访时所作。首联描绘了元日清晨陈我度来访的情景,传达出一种欢快的氛围。颔联通过描写干旌和绣斧,展现了陈我度的威严和带来的生机。颈联强调了他在岭峤地区的治理能力和执法的坚决,表现出他的清正和威严能够震慑邪恶势力。尾联作者自比袁安,表达了自己的贫困和对陈我度的敬意,同时也流露出一丝自谦。整首诗结构严谨,用词恰当,既表达了对陈我度的赞美和感激,也反映了作者的自身处境和心情。

萧应魁

萧应魁,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官国子监学录。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