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淮上楼有怀

泽国层台缥缈悬,物华王气迥堪怜。 浦梅映雪微涵月,岸柳垂堤半带烟。 汴口楼船悲昔日,客中风土怅流年。 长江不见乘槎使,极目天南独怆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泽国(zé guó):多水的地区;水乡。
  • 层台:高大的楼台。
  • 缥缈(piāo miǎo):形容高远、隐隐约约的样子。
  • 物华:自然景物。
  • 王气:象征帝王运数的祥瑞之气。
  • (jiǒng):远。
  • 浦梅:水边的梅花。
  • 汴口:汴水入黄河处。
  • 楼船:高大的船只。
  • (chá):木筏。

翻译

在水乡之地,高大的楼台高远而隐约地悬挂着,这里的自然景物和帝王之气让人觉得甚远且值得怜悯。水边的梅花映衬着白雪,微微地蕴含着月色,岸边的柳树垂在堤边,一半带着烟雾之态。在汴水入黄河处,想起昔日的高大船只,心中悲痛,身为过客,对这里的风土人情,只能在感慨中怅惘流逝的岁月。看不见长江上那乘坐木筏的使者,极目望向南方的天空,独自悲伤。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登上淮上楼后的所见所感。首联写楼台高耸在水乡之上,以及此地的景物与王气,引发一种悠远而又怜悯的情感。颔联通过描写浦梅映雪含月、岸柳垂堤带烟的美景,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幽静的氛围。颈联则由眼前之景联想到汴口昔日的楼船,抒发了对往昔的悲叹和对流年的怅惘之情。尾联以不见乘槎使,表达了作者的孤独和忧伤,极目天南,怆然之感油然而生。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透露出作者对历史变迁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萧应魁

萧应魁,番禺人。明世宗嘉靖十年(一五三一)举人。官国子监学录。清温汝能《粤东诗海》卷二一有传。 ► 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