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题钟隐君东皋幽居图

· 刘崧
微雨枫林青,高堂见图画。幽人读书处,宛在东皋下。 东皋窈窕绿涧阴,藤萝缚门门转深。是中松桧各千尺,飞鸟不度寒萧森。 山原之居可终日,莘野斯人皆俦匹。清宵瓮牖出灯火,白石匡床散方帙。 寻仙学道思不穷,水边林下皆清风。画师天趣亦偶尔,形迹安可求其同。 白下城东门,清溪颇回抱。君家庭前景,岂逊图中好。 年年二月梅始芳,亦有杨柳当高墙。重檐修竹啼鸟静,落花如雪青苔香。 东邻踏歌鸣急管,南舍列筵愁夜短。空将白发笑寒迂,岂识高情在疏散。 先生布袍乌角巾,泠然自是神仙人。二郎早已擅场屋,孙子亦能歌雅豳。 硗硗头角秀而雅,总是高门忠孝者。他年朱紫出清朝,翁但筑堂看绿野。 我曹失学百可怜,闻公高谊心凛然。秋风江浦破茅屋,悔不归垦山中田。 秖今东游兴未已,亦欲携书寻故里。便从竹底拾流萤,来听先生诵秋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东皋(gāo):泛指田野或高地。
  • 窈窕(yǎo tiǎo):形容女子文静而美好,这里形容环境幽深。
  • 桧(guì):一种常绿乔木。
  • 莘(shēn)野:指隐居之所。
  • 俦(chóu)匹:同伴,伴侣。
  • 瓮牖(wèng yǒu):用破瓮做的窗户,指贫寒之家。
  • 方帙(zhì):书卷。
  • 豳(bīn):古地名,在今中国陕西省旬邑县西南。

翻译

细雨洒在青青的枫林,在高大的堂屋中看到这幅图画。那幽人读书的地方,仿佛就在东皋之下。 东皋那里幽深美好,绿涧之阴,藤萝缠绕着门户,门内的路径愈发幽深。这里的松树和桧树都有千尺之高,飞鸟也难以飞过,一片寒冷阴森。 在山原居住可以度过一整天,像莘野那样的人都是他的同伴。清冷的夜晚,从贫寒的窗户中透出灯火,白色的石床上散乱着书卷。 寻求仙人和学习道术的心思无穷无尽,水边林下心间都充满着清风。画师的天然情趣也是偶然所得,其形迹怎能刻意求同呢。 白下城的东城门,清清的溪流迂回环绕。您家门前的景色,难道比图中逊色吗? 年年二月梅花才开始绽放芳香,也有杨柳依傍着高高的院墙。重重屋檐下修长的竹子间,鸟儿安静啼鸣,落花如同雪花般飘落,青苔散发着香气。 东边的邻居踏着歌声,急管繁弦地吹奏,南边的人家摆列筵席,忧愁夜晚太短。徒然以白发嘲笑我寒酸迂腐,哪里懂得高情在于闲适疏散。 先生穿着布袍,戴着乌角巾,潇洒自然,俨然是神仙之人。二儿子早已在科举考试中表现出色,孙子也能吟唱高雅的诗篇。 其子孙头角峥嵘,优秀而文雅,总归是出自高门的忠孝之人。将来他们在朝廷中获得高官厚禄,您只管建造堂屋,观赏绿野美景。 我们这些人学业无成实在可怜,听闻您的高义,心中不禁肃然起敬。秋风吹过江边的破旧茅屋,后悔没有回去开垦山中的田地。 如今我向东游历的兴致还未停止,也想要带着书寻找故乡。便从竹林底下拾起流动的萤火虫,来听先生诵读《秋水》。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钟隐君东皋幽居的景致以及他的闲适生活,也表达了诗人对钟隐君的敬仰和对自己处境的感慨。诗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东皋的幽静深邃、山原的清新宜人、家居的宁静雅致,以及邻里的欢乐场景,展现出一幅丰富多彩的生活画卷。同时,通过对钟隐君及其子孙的描述,表现了对其品德和才华的赞美。诗人在诗中也流露出对自己学业无成的懊悔和对钟隐君高义的钦佩,最后表达了自己继续东游寻故的愿望和聆听先生教诲的期待。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流畅,情感真挚,富有感染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