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桂歌为杨彦初作

· 刘崧
杨郎庭前双桂树,我一见之消百忧。亭亭车盖立清昼,瑟瑟雾雨含清秋。 东偏一株极偃蹇,苔藓半面青相樛。西偏一株亦惨淡,云中倒挂珊瑚钩。 青蛟晓蜕腥雨湿,黑蜧夜斗苍烟愁。开轩宴我坐其下,上有鸣鸟声和柔。 沈阴满地不见日,石池之冰光浏浏。清霄叶落玄鹤舞,八月花发山翁留。 我惭学仙苦不早,安得御子昆崙丘。便当吹笛明月底,坐看玉宇寒飕飕。 人间双桂有如此,气节岂肯卑微休。呜呼气节岂肯卑微休,小山之隐兮毋相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偃蹇(yǎn jiǎn):高耸。
  • 樛(jiū):向下弯曲。
  • 蜧(lì):一种能兴云雨的黑色神蛇。
  • 浏浏:水流清亮的样子。

翻译

杨郎庭院前有两棵桂树,我一见到它们就消除了百般忧愁。它们挺拔直立,如车盖般在清朗的白昼伫立,在瑟瑟的雾雨之中蕴含着清冷的秋天气息。 东边的一棵极其高耸,苔藓半面生长,青色的枝条相互缠绕。西边的一棵也有些暗淡,如同云中倒挂着的珊瑚钩。 清晨,青色的蛟龙蜕皮,雨水带着腥味,湿润了周围;夜晚,黑色的神蛇争斗,苍茫的烟雾带着忧愁。 打开窗户宴请我坐在树下,上面有鸣叫声柔和的鸟儿。阴暗的气息布满地面,见不到阳光,石池中的冰发出清亮的光芒。 清静的夜晚,树叶飘落,像黑色的鹤在飞舞,八月桂树开花,山翁在此停留。 我惭愧自己学仙太晚,怎能得以跟随仙人到昆仑丘呢。应当在明月底下吹笛,坐看天空中寒冷的景象。 人间的两棵桂树如此美好,它们的气节怎肯卑微消沉。哎呀,气节怎肯卑微消沉,在小山隐居啊,不要再去追求其他了。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杨郎庭前的双桂树,通过对桂树的形态、环境以及与之相关的想象,表达了诗人对桂树的赞美和对高洁气节的追求。诗中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亭亭车盖”“瑟瑟雾雨”“青蛟”“黑蜧”等,使诗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同时,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表达了对学仙的向往以及对隐居生活的认同,强调了气节的重要性。整首诗意境优美,语言生动,富有感染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