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庙六首

· 卢宁
三尺横与一旅年,孰为汤武肇基先。 拟陈鸿业知无极,欲赞黄图祇有天。 寝殿初开宫雉列,樱桃欲荐禁莺翩。 神孙时宪严崇报,万祀焚膋达臭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首:表示有六篇,此处指的是“高庙六首”中的一首。
  • 高庙:古代帝王死后在宗庙立室奉祀时追尊的名号,这里的“高庙”所指具体人物需结合更多历史背景来确定。
  • 汤武: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他们分别是商朝和周朝的开国君主,常被视为圣明君主的代表。(“汤”读音:tāng)
  • 肇基:开创基业。(“肇”读音:zhào)
  • 鸿业:大业,多指王业。
  • 黄图:指的是封建王朝的版图,也可以泛指疆域。
  • (zhǐ):同“只”。
  • 寝殿:帝王的寝宫,卧室。
  • 宫雉:宫墙与雉堞(古时城墙的长三丈高一丈叫一雉),借指宫城。
  • 樱桃欲荐:樱桃是一种水果,此处的“欲荐”表示想要进献。
  • 禁莺翩:在宫禁中的黄莺飞舞。
  • 神孙:指后嗣。
  • 时宪:当时的法令、法则。
  • 崇报:尊崇报答。
  • 万祀:万年的祭祀。
  • 焚膋(liáo):烧油脂,古代祭祀的一种方式。
  • 臭膻:泛指气味。

翻译

三尺长剑与统一国家的多年努力,谁才是像商汤、周武王那样开创基业的先驱呢?想要陈述伟大的王业,知道那是没有尽头的,想要赞美国家的版图,那只有上天知晓。寝殿刚开设时,宫墙与雉堞排列整齐,想要进献樱桃时,宫禁中的黄莺翩翩飞舞。后代子孙遵循当时的法令,严格尊崇报答,万年的祭祀中,烧着油脂,那气味飘向四方。

赏析

这首诗以深沉的笔触探讨了历史的开创者和国家的基业,表达了对先人的敬仰和对国家的赞美。诗中通过描绘寝殿初开的景象和祭祀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作者对后代子孙能够遵循法则、尊崇报答先人的期望。在语言上,运用了一些较为庄重的词汇,如“汤武”“肇基”“鸿业”“黄图”等,增强了诗歌的历史厚重感。整体意境雄浑,富有历史的沧桑感和对国家的热爱之情。

卢宁

卢宁,字忠献,别号冠岩。南海人。博学而工文,尝受业于黄佐,而以不得及阳明之门为憾。明世宗嘉靖十九年(一五四○)举人,二十三年(一五四四)进士。授昆山知县,旋移知赣州兴国县事。二十九年擢守潼川。三十三年迁南京户部员外郎,寻改刑部,后为南京刑部郎中。三十八年升登州知府,卒于官。著有《五鹊台集》、《五鹊别集》等。……有传。卢宁诗,以明嘉靖三十八年刘珙重刻本《五鹊别集》为底本纂辑。 ► 25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