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哀

雒邑播神鼎,乃在瓯越东。 海滨多脆弱,铁骑如飘风。 龙胡云冉冉,虎斗任嚣宫。 鲸鲵扬其波,鼓鬣争长雄。 嗟哉俎豆区,化为炉灰红。 妻子率旷野,如彼喓喓虫。 愿闻被发人,哭妇复呼翁。 脱身鱼腹里,安能骨肉同。 路人为泪下,岂忍待词终。 朝登西山巅,言采蒲与芎。 飞欲无羽翰,忧心徒忡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雒邑(luò yì):古代地名,即洛阳。
  • 瓯越(ōu yuè):古族名,百越的一支,分布在今浙江瓯江流域一带。
  • 龙胡:这里可能指战争的烟尘。
  • 冉冉(rǎn rǎn):形容缓慢升腾的样子。
  • 虎斗:形容激烈的战斗。
  • 任嚣宫:地名,历史上的一处宫殿。
  • 鲸鲵(jīng ní):比喻凶恶的敌人。
  • 鼓鬣(gǔ liè):本指鱼、龙等游动时扬起颈上的鳞甲,这里比喻敌人的嚣张气焰。
  • 喓喓(yāo yāo):形容虫鸣声。
  • 俎豆区(zǔ dòu qū):指祭祀的地方,这里借指文明之区。
  • 芎(xiōng):植物名,一种香草。

翻译

在洛阳传国的神鼎,却出现在瓯越东边。海滨地区的人们大多柔弱,而铁骑如旋风般袭来。战争的烟尘缓缓升起,在任嚣宫展开激烈战斗。凶恶的敌人掀起波涛,嚣张地争雄斗胜。可叹那文明的地方,化作了一片炉灰般的火红。妻子儿女被驱赶到旷野,如同那鸣叫的虫子。希望听到披散头发的人们,哭着呼唤妻子又呼喊老翁。想要脱身于鱼腹之中,又怎能让骨肉团聚相同。路人也为他们落泪,怎忍心等待这哭诉结束。早上登上西山的山顶,说要采摘蒲草和芎草。想要飞翔却没有羽翼,心中忧心忡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战争所带来的灾难和人们的痛苦。诗的开头提到神鼎出现在瓯越东边,暗示了局势的变化和不安。接着描述了铁骑的凶猛、战争的激烈以及敌人的嚣张,展现了战争的残酷画面。“嗟哉俎豆区,化为炉灰红”表达了对文明地区遭受破坏的悲痛和感慨。诗中描写妻子儿女的悲惨境遇,以及人们的哭泣和呼喊,深刻地表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最后,诗人登上西山,想要寻找一些慰藉,但却感到无能为力,心中充满了忧虑。整首诗以沉重的笔触,反映了战争的罪恶和人民的不幸,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深刻的社会意义。

薛始亨

薛始亨(一六一七-一六八六),字刚生,号剑公,别署甘蔗生、二樵山人。顺德人。明思宗崇祯间诸生。少与屈大均同学于岭南名儒陈邦彦。明亡后,始亨与大均同弃诸生,不复仕进,隐于草莽。国乱,寓于羊城,后返龙江。年五十出游于罗浮、西樵间。后入罗浮山为道士。年七十而卒。著有《蒯缑馆十一草》、《南枝堂稿》。清陈伯陶编《胜朝粤东遗民录》卷二有传。薛始亨诗,以何氏至乐楼丛书本《南枝堂稿》为底本,参校中山图书馆所藏民国蔡氏手抄本,叶恭绰校香山莫氏片玉书斋本(简称片玉斋本)。 ► 2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