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遇雪

· 黎贞
三月边城雪未乾,琼瑶飞舞海天宽。 榆烟寂寂千家晓,柳絮纷纷万里寒。 歌管声中银作屋,鞦韆影里玉为竿。 半生踪迹遍南北,知是明年何处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琼瑶:美玉,这里比喻雪花像美玉般洁白。(“瑶”,读音:yáo)
  • 榆烟:指榆树叶子燃烧后冒出的烟,这里代指炊烟。
  • 鞦韆:即秋千。(“鞦”,读音:qiū;“韆”,读音:qiān)

翻译

三月的边城积雪还未消融,洁白的雪花漫天飞舞,让海天之间显得更加广阔。清晨,寂静的千家冒出炊烟,纷纷扬扬的柳絮般的雪花带来万里的寒意。歌舞管乐声中,房屋似银装素裹,秋千的影子里,秋千的杆子像玉一样。我这半辈子的踪迹遍及大江南北,不知道明年又会在何处观赏这样的雪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寒食节边城下雪的景象,以及诗人对此景的感受和对自己人生的感慨。诗的前两句通过“雪未干”和“琼瑶飞舞”写出了边城雪的持续和纷飞之态,展现出广阔的意境。“榆烟寂寂千家晓,柳絮纷纷万里寒”,将炊烟与雪花相对比,进一步烘托出寒冷的氛围,同时也体现了边城的宁静。“歌管声中银作屋,鞦韆影里玉为竿”,则描绘了雪中人们的娱乐生活,增添了一些热闹的气氛,但也在银白的雪景中透露出一丝清冷。最后两句,诗人抒发了自己半生漂泊的感慨,对未来的去向充满了不确定。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雪景和生活场景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黎贞

明广东新会人,字彦晦,号陶陶生、秫坡。元末从孙蕡学。为人坦荡不羁,以诗酒自放。洪武初,署本县训导。坐事戍辽东。时孙蕡亦戍辽东,坐蓝玉党被杀,为敛葬之。历十八年,放还。卒年五十九。有《秫坡集》、《古今一览》。 ► 3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