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报满六首

偶捧除书下,言遵北海东。 邯郸失学步,书社讶论功。 鸿羽哀中泽,萱花悴晚风。 孝慈双陨泪,归路逐飘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除书:任命官职的文书。(除:chú)
  • 北海:此处可能指某个地方,具体需结合诗人背景及上下文理解。
  • 邯郸学步:比喻一味地模仿别人,不仅没学到本事,反而把原来的本事也丢了。这里说自己像邯郸学步一样,可能表示在新的环境中有些不适应。
  • 书社:古代二十五家为一社,把社内人名登录簿册,谓之书社。后借指按社登记入册的人口和土地。此处“书社讶论功”可能指对自己的功绩感到惊讶或受到他人对自己功绩的质疑。
  • 鸿羽:鸿雁的羽毛,常比喻轻微之物。
  • 中泽:沼泽之中。
  • 萱花:萱草花,古人认为萱草可以使人忘忧,因此萱花常被用来代指母亲。
  • :憔悴。(悴:cuì)
  • 飘蓬:比喻漂泊无定。

翻译

偶然捧着任命的文书,说是要前往北海东边。 我像邯郸学步的人那般,在新环境中有些不知所措,对书社中谈论自己功绩的事感到惊讶。 鸿雁的羽毛在沼泽中哀伤,萱草花在晚风中憔悴。 孝顺和慈爱之人双双落泪,回去的路上如同漂泊的蓬草般迷茫。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接受任命、前往新的地方时的复杂心情。诗中使用了一些形象的比喻,如“邯郸失学步”,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在新环境中的不适应和迷茫。“鸿羽哀中泽,萱花悴晚风”则通过描绘鸿羽和萱花的悲惨景象,烘托出一种悲伤的氛围,可能暗示着诗人内心的忧愁和不安。最后“孝慈双陨泪,归路逐飘蓬”,表现出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一种忧伤和无奈的情绪。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