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辰感事六首
汝颖始媒蘖,徐沛乃蜂起。
浸淫及荆湘,浩荡入彭蠡。
风摇草木动,杀气薄炎纪。
仓皇九江守,血战扼孤垒。
海门白日暝,烈士先斗死。
雄波失天堑,北舸竟南舣。
我师岂不锐,势奋易披靡。
叹息江之流,艰危欲谁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媒蘖(méi niè):本意为树木砍去后又生出的新芽,比喻借端诬构,酿成其罪。此处指叛乱开始发生。
- 浸淫:逐渐蔓延、扩展。
- 薄:逼近。
- 炎纪:指南方。
- 仓皇:匆忙而慌张。
- 暝(míng):昏暗。
- 舸(gě):大船。
- 舣(yǐ):使船靠岸。
翻译
在汝颖之地开始出现叛乱之事,在徐州、沛县更是群起响应。叛乱逐渐蔓延到荆湘地区,又浩浩荡荡地进入彭蠡湖一带。风摇动着草木,杀气逼近了南方。九江太守匆忙应对,在孤立的堡垒中血战抵抗。海门白天变得昏暗,烈士们争先战死。雄伟的波涛使天险失去作用,北方的大船竟然向南岸停靠。我的军队难道不精锐吗?只是形势所迫,容易被击败。叹息那长江之水不停流淌,艰难危险之时又能依靠谁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乱的情景,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局势的危急。诗中通过“汝颖始媒蘖,徐沛乃蜂起”描述了叛乱的兴起和蔓延,“浸淫及荆湘,浩荡入彭蠡”进一步强调了其范围之广。“风摇草木动,杀气薄炎纪”以景衬情,烘托出紧张的战争氛围。“仓皇九江守,血战扼孤垒”表现了九江守将的英勇抵抗。“海门白日暝,烈士先斗死”则突出了战士们的壮烈牺牲。“雄波失天堑,北舸竟南舣”写出了战局的不利。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局势的担忧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洁有力,生动地展现了战争的场景和人们的困境,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