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孙景贤归江东

· 刘崧
客有敬亭思,春愁何渺然。 谢公楼前月,已照江西船。 船头花乱飞,酾酒发鸣鼓。 四顾不成欢,悲歌泪如雨。 壮游南海上,曾著从事衫。 骢马青连钱,驰突开巉岩。 南归阻寇乱,寄食赣江侧。 多谢尚书公,看客好颜色。 高筵列绮馔,宾客如流云。 舞剑万人却,谈兵四座闻。 年华逐流水,五见杨柳绿。 夜夜梦故山,浮云满岩曲。 兹行未可住,却望江东还。 人散井邑空,鸟啼烟树间。 殷勤候高堂,次第访邻里。 山栗与木瓜,离离照烟紫。 放舟弄明月,蹑屐凌紫微。 春风久相待,吹老薜萝衣。 南平三月暮,惆怅忽成别。 把臂重论心,知君有奇节。 东游我所愿,远作秋风期。 却携采石酒,高咏敬亭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1. 酾(shī)酒:滤酒,斟酒。
  2. 骢(cōng)马:青白色的马。
  3. 巉(chán)岩:高而险的山岩。
  4. 绮(qǐ)馔:精美的食物。
  5. 蹑(niè)屐(jī):穿着木屐。

翻译

客人有着对敬亭山的思念,春天的愁绪是多么的渺远茫然。 谢公楼前的月光,已经照在开往江西的船上。 船头花朵纷乱飞舞,斟酒敲响战鼓。 环顾四周无法欢乐起来,悲伤地歌唱眼泪如雨般落下。 在南海一带壮游,曾经穿着从事的衣衫。 青白色有圆形花纹的骢马,在险峻的山岩间奔驰突进。 南归被贼寇之乱所阻碍,在赣江一侧寄食生活。 多谢尚书公,对我以礼相待。 高高的筵席上摆放着精美的食物,宾客像流动的云彩般众多。 舞剑能让万人退却,谈论兵法四座皆能听闻。 年华如同流水般逝去,五次见到杨柳变绿。 夜夜梦见故乡的山,浮云布满山岩曲折处。 这次出行不能停留,却望着江东想要回去。 人都散去城邑变得空荡,鸟儿在烟树之间啼叫。 殷勤地问候家中的长辈,依次拜访邻里。 山上的栗子和木瓜,远远看去映照在烟霭中呈现出紫色。 放舟于明月之下,穿着木屐登上紫微山。 春风长久地等待着,吹老了薜萝做的衣服。 在南平的三月暮春之时,满怀惆怅忽然就要分别。 握着手臂再次谈心,知道您有奇特的节操。 向东游历是我所期望的,远远地约定在秋风时节。 带上采石矶的美酒,高声吟咏敬亭山的诗篇。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刘崧送孙景贤归江东时所作,诗中既有对友人的送别之情,也有对友人经历的叙述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的开头通过“客有敬亭思,春愁何渺然”表达了友人对敬亭山的思念以及春愁的弥漫。接着描述了友人归途中的情景,如“船头花乱飞,酾酒发鸣鼓”,画面感强烈。 “壮游南海上,曾著从事衫。骢马青连钱,驰突开巉岩”等句讲述了友人曾经的壮游经历,展现出其英勇的形象。而“南归阻寇乱,寄食赣江侧”则道出了友人归途中的艰难。 诗中还描写了友人受到的款待“高筵列绮馔,宾客如流云”,以及友人的才华“舞剑万人却,谈兵四座闻”。 “年华逐流水,五见杨柳绿。夜夜梦故山,浮云满岩曲”表达了时光的匆匆和对故乡的思念。 后面的诗句描绘了友人即将归去的情景,如“人散井邑空,鸟啼烟树间”,营造出一种空寂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祝福和期待,如“东游我所愿,远作秋风期。却携采石酒,高咏敬亭诗”。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通过对友人的经历、情感和归程的描写,展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望。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