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筠轩

· 刘崧
修竹夏向深,层轩昼逾静。 沈沈幽荫交,洒洒众绿净。 微风枕簟入,落日琴尊并。 揽枝发清啸,抚节延孤咏。 怅望生夕霏,幽期在萝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ún):竹子的青皮,借指竹子。
  • :有窗的长廊或小屋。
  • 沈沈:形容阴暗幽静。
  • (diàn):竹席。
  • :古代盛酒的器具。
  • :撮口作声,打口哨。
  • :节拍。
  • :声调有抑扬地念。
  • 怅望:惆怅地想望或观看。
  • 夕霏:傍晚的雾霭。
  • 幽期:隐逸之期约。
  • 萝径:长满藤萝的小路。

翻译

夏日里,修长的竹子越发茂盛,层层的长廊在白天愈发幽静。 幽深的荫凉相互交错,繁密的绿叶洁净而洒脱。 微微的清风吹进枕席,落日余晖中,摆好琴与酒樽。 手揽着树枝发出清越的长啸,按着节拍延长这孤独的吟唱。 惆怅地望着傍晚生成的雾霭,心期幽会在那长满藤萝的小路。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幽静的夏日场景,通过对竹子、轩廊、绿荫、微风、落日等自然元素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诗中“修竹夏向深,层轩昼逾静”开篇即点明时间和环境,夏日的竹子生长茂盛,使得长廊在白天更加寂静。“沈沈幽荫交,洒洒众绿净”进一步描绘了树荫的幽深和绿叶的洁净,给人以清新之感。“微风枕簟入,落日琴尊并”则从触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微风吹进室内,以及落日下琴与酒樽相伴的情景,富有诗意。“揽枝发清啸,抚节延孤咏”表现了诗人的洒脱和自在,通过长啸和吟唱来抒发内心的情感。最后两句“怅望生夕霏,幽期在萝径”,在前面宁静氛围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丝惆怅和期待,使得整首诗的情感更加丰富。总体来说,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让人感受到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刘崧

刘崧

元末明初江西泰和人,原名楚,字子高。洪武三年举经明行修,授兵部职方司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坐事谪输作,寻放归。十三年召拜礼部侍郎,擢吏部尚书。寻致仕归。次年,复征为国子司业,卒于官。谥恭介。博学工诗,江西人宗之为西江派。有《北平八府志》、《槎翁诗文集》、《职方集》。 ► 25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