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郝氏馀庆堂

十年看树木,百年仰树德。 树木长乔林,树德延世泽。 干木隐西河,美誉亘今昔。 卜夏与田方,亦复如双璧。 寥寥千载馀,谁与践芳迹。 丈人溪上居,秉心嗜玄寂。 于世薄所营,齐物忘得失。 捐粟惠贫荒,施剂起残疫。 道路悯遗金,囹圄念艰阨。 餔馁复赈穷,轻财殚心力。 哀死建义茔,累累表幽宅。 存殁总衔恩,自我无德色。 哲嗣乃肯堂,作求念弥惕。 永言绍家声,禔躬慎朝夕。 当官重清勤,吏事岂缘饰。 仁惠浃穷檐,勉勉树声绩。 孙枝日衍繁,云霄看比翼。 不见内史家,里中称万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卜夏:春秋时卫国人,孔子的学生,以文学著称。
  • 田方:春秋时晋国的贤士。
  • 干木:即段干木,战国时魏国的隐士,有道德和才能。(“干”读“gān”)
  • 亘(gèn):延续不断。
  • 丈人:对长辈的尊称,这里指郝氏。
  • 囹圄(líng yǔ):监狱。
  • 餔(bū)馁(něi):指饥饿的人。
  • 殚(dān):竭尽。
  • 禔(zhī)躬:安身,修身。

翻译

看树木成长需要十年,培养品德却需要百年。树木能长成高大的树林,培养品德能使家族的福泽延续世代。段干木隐居在西河,他的美好声誉从古至今一直流传。卜夏和田方,也是如同两块美玉般的贤人。悠悠千百年过去了,谁能去践行他们的美好事迹呢?郝氏丈人在溪边居住,秉持着内心对清静寂定的热爱。他在世上对谋求利益之事看得很淡,视万物平等,忘却得失。他捐献粮食救济贫困的人,施药救治那些染病的人。在路上怜悯他人遗失的财物,在监狱中挂念那些处于困境的人。他救济饥饿的人,又赈济穷苦之人,轻视钱财,尽心尽力。他为死去的人修建义冢,一座座坟墓彰显着他的善心。无论是活着的还是死去的人都对他心怀感恩,而他自己却没有自夸的神色。他的后代能够继承父业,追求品德的培养,内心充满警惕。永远继承家族的好名声,每天谨慎地修身养性。当官要注重清正勤勉,处理政事不能只做表面功夫。仁爱恩惠遍及穷困的人家,努力建树良好的声誉和功绩。子孙后代日益繁衍兴盛,希望他们能如在云霄中比翼高飞的鸟儿。没看到像内史石奋那样,在乡里被称为万石的人家。

赏析

这首诗以树木成长和树德作比,强调了培养品德的重要性和长期性。诗中赞扬了西河郝氏的树德之举,如救济贫困、施药救人、怜悯遗金、挂念囚犯、赈济穷人和修建义冢等,体现了郝氏的高尚品德和仁爱之心。同时,诗中也对郝氏的后代提出了期望,希望他们能够继承家族的美德,继续发扬光大家声。整首诗语言古朴,意境深远,通过对郝氏家族的赞美,传达了对品德修养和社会责任的重视。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