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汉道:汉朝的治国之道。
- 全盛:最为兴盛。
- 痛哭书:指贾谊向汉文帝上的《陈政事疏》,痛切地指陈时弊。
- 前席:古人席地而坐,汉文帝听贾谊谈论鬼神,听得入神,不觉在座席上向前移动。
- 赋鵩(fú):指贾谊谪居长沙时作的《鵩鸟赋》。
- 怀沙:战国时楚国屈原的作品,为屈原自沉前的绝笔。
翻译
汉朝的治国之道尚且处于全盛时期,您却呈上了痛切指陈时弊的奏疏。年少的时候就志向远大,汉文帝因听您谈论而向前移动座位,又怎会是恩情疏远呢?作《鵩鸟赋》悲伤于当时的境遇之外,心怀《怀沙》凭吊古代之事而有余情。过往的行人多有感慨,停马站在原地正犹豫不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路过长沙贾谊故居时所作。诗中首先提到汉朝当时还算兴盛,然而贾谊却能洞察时弊,上呈“痛哭书”,体现了他的忧国忧民和远见卓识。“少年方志大,前席岂恩疏”则赞扬了贾谊年少志高,同时也为他的不被完全理解而感到惋惜。后面两句通过贾谊的作品《鵩鸟赋》和联想到屈原的《怀沙》,进一步烘托出贾谊的悲愤和对古代命运的思考。最后两句写行人对此地的感慨,以及诗人自己停马时的踌躇,侧面反映出贾谊的事迹给后人带来的深刻影响。整首诗意境深沉,情感真挚,通过对贾谊的怀念和评价,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