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林太学兄弟于初腊寿其尊人六十

韦曲新移傍未央,小山和靖兴犹长。 八千岁引灵椿寿,尺五天临玉树芳。 节近蓬莱初启会,游馀句曲递称觞。 怡亲自得阳城教,三豆何劳礼杖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韦曲:唐代长安城南郊的一个地方,多为贵族居住之处,这里借指富贵之地。(韦,读音:wéi)
  • 未央:汉宫名,此处象征皇宫,代表尊贵。
  • 小山:原指汉代淮南王刘安招集文人从事著述的大山,后泛指文人相聚之处。
  • 和靖:北宋诗人林逋(bū),字和靖,性孤高自好,喜恬淡,隐居西湖孤山,终生不仕不娶,惟喜植梅养鹤,自谓 “以梅为妻,以鹤为子”,人称“梅妻鹤子”。这里以和靖代指像林逋一样具有高雅情趣的人。
  • 灵椿:传说中的长寿之树,常用以比喻父亲。
  • 尺五:指离天很近。
  • 玉树:比喻优秀的子弟(此诗中指林太学兄弟)。
  • 蓬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借指风景优美的地方。
  • 句曲:山名,在今江苏句容县东南,这里指代游玩之地。
  • 阳城:指阳城孝悌,为古代的一种美德,此处说怡亲的行为是受这种美德的教导。
  • 三豆:古代祭祀时的礼器,也用于宴客,表示敬意。
  • 杖乡:古代六十岁可以拄杖行于乡里,此处代指六十岁。

翻译

从富贵之地新迁到靠近尊贵之所的地方,像小山那样的文人雅集之地,兴致依然浓厚。以八千岁象征着父亲如灵椿般长寿,离天很近的地方照着如玉树般优秀的子弟。在接近蓬莱般美丽的地方初次开启盛会,游玩之余在句曲山依次举杯祝酒。让父母心情愉悦是受了阳城孝悌之教,哪里需要用礼器和拄杖行于乡里的礼节来表示敬意呢。

赏析

这首诗是为林太学兄弟在初腊时节为他们的父亲庆祝六十岁寿辰而作。诗中用了许多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和典故,来表达对林父的祝福和对林太学兄弟的赞美。

首联通过“韦曲”“未央”“小山”等词语,描绘了一个富贵、高雅的环境,为祝寿的氛围增添了一份庄重和祥和。颔联以“灵椿”喻父长寿,“玉树”赞子优秀,对仗工整,寓意美好。颈联描述了在如蓬莱般的美景之地举行盛会,游玩之后依次举杯祝寿的欢乐场景。尾联强调了怡亲之道在于内心的孝悌,而不在于外在的礼节形式,体现了对孝道的深刻理解。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不仅表达了对寿者的祝福,也展现了诗人对家庭伦理和孝道的重视,是一首富有文化内涵和情感的祝寿诗。

卢龙云

明广东南海人,字少从。万历十一年进士。授马平知县,补邯郸,治行为诸县之最。复补长乐,以忤权要,左迁江西藩幕。累官至贵州布政司参议。有《四留堂稿》、《谈诗类要》。 ► 180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