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汾阳轻骑见虏图
有唐国步中叶危,长安宫阙胡尘飞。
履谦陷贼杲卿死,二十四郡将谁支。
可怜不见平安火,相国只谋行幸所。
马嵬坡下玉环啼,灵武山前乘舆播。
此时名将知谁是,凛凛汾阳树忠义。
故地初闻河朔归,捷书又自潼关至。
两京收复不移时,贝锦青蝇谤亦随。
宁知突起泾阳祸,二虏冯陵逼帝畿。
节度不出淮西师,观军笑杀河中儿。
花门嫠面似虓虎,健儿好手应难持。
汾阳遽画扶颠计,免胄投身为虏饵。
马前传导令公来,回纥寻盟吐蕃去。
乃知天意眷忠贞,数语贤于十万兵。
千载高名垂不朽,画图三复想仪刑。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郭汾阳:即郭子仪,唐代名将,因平定安史之乱有功,被封为汾阳郡王。
- 轻骑:轻装的骑兵。
- 见虏:被俘虏。
- 国步:国家的命运。
- 中叶:中期。
- 履谦:人名,指李履谦。
- 杲卿:人名,指颜杲卿。
- 二十四郡:指唐朝的二十四个郡。
- 将谁支:谁能支撑。
- 平安火:古代边防报警的信号。
- 相国:指宰相。
- 行幸:皇帝出行。
- 马嵬坡: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兴平市西,唐玄宗在此被迫赐死杨贵妃。
- 玉环:指杨贵妃。
- 灵武山:地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
- 乘舆:皇帝的车驾。
- 播:迁移。
- 河朔:黄河以北地区。
- 潼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渭南市潼关县北,是古代的军事要塞。
- 贝锦青蝇:比喻谗言。
- 泾阳:地名,位于今陕西省咸阳市泾阳县。
- 二虏:指回纥和吐蕃。
- 冯陵:侵犯。
- 帝畿: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节度:指节度使,唐代设立的地方军事行政长官。
- 淮西师:指淮西地区的军队。
- 河中儿:指河中地区的士兵。
- 花门嫠面:指回纥人。
- 虓虎:猛虎。
- 健儿:勇士。
- 扶颠计:挽救危局的计策。
- 免胄:脱下头盔,表示和平。
- 投身为虏饵:以身作饵,引诱敌人。
- 传导:传令。
- 回纥:古代北方民族。
- 吐蕃:古代藏族政权。
- 乃知:才知道。
- 眷:眷顾。
- 仪刑:典范。
翻译
唐朝中期国家命运岌岌可危,长安的宫殿被胡人的战尘笼罩。李履谦被俘,颜杲卿战死,二十四个郡的将领谁能支撑大局。可怜看不到边防的报警信号,宰相只考虑皇帝的出行地点。马嵬坡下杨贵妃哭泣,灵武山前皇帝的车驾迁移。
此时哪位名将能担当重任,郭子仪威风凛凛树立忠义。刚听说黄河以北地区归顺,潼关又传来捷报。两京收复不费时日,谗言也随之而来。才知道泾阳的祸乱突起,回纥和吐蕃侵犯京城周边。节度使不出动淮西的军队,河中的士兵被嘲笑。回纥人像猛虎一样凶猛,勇士的好手也难以抵挡。
郭子仪迅速制定挽救危局的计策,脱下头盔以身作饵引诱敌人。马前传令公来,回纥和吐蕃因此撤退。才知道天意眷顾忠贞之人,几句话胜过十万兵。千年来高名永垂不朽,通过画图多次想象他的典范形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朝中期的动荡局势,以及郭子仪在危难时刻的英勇表现。诗中通过对比其他将领的无能和郭子仪的智勇,突出了郭子仪的忠义和军事才能。最后,诗人通过赞美郭子仪的高名和典范形象,表达了对忠贞之人的崇敬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