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黄小江佥宪进表毕还广州四首

昔于阳明子,邂逅初见君。 初见意气合,稍亲直谅闻。 中途遭屯厄,彼此各风尘。 处坎心以亨,委顺道固存。 晤言惬心赏,盛德观日新。 遇利若阻梗,逐义如转轮。 逊志乃有获,过化惟存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佥宪:古代官职名,指监察御史。
  • 屯厄:困难和厄运。
  • :《易经》中的卦名,象征困难。
  • :通达,顺利。
  • 委顺:顺应自然,随遇而安。
  • 晤言:见面交谈。
  • 惬心:心满意足。
  • 阻梗:阻碍,障碍。
  • 转轮:比喻迅速变化或循环。
  • 逊志:谦逊的心态。
  • 过化:超越常规的教化。
  • 存神:保持精神,不迷失。

翻译

昔日我在阳明子那里,偶然初次遇见你。初次见面便意气相投,稍加亲近便听到你的直率和真诚。中途遭遇困难和厄运,我们各自在风尘中奔波。在困境中内心依然通达,顺应自然之道始终存在。见面交谈让我心满意足,你的盛德让我每日都有新的认识。遇到利益时如同遇到阻碍,追求义理时如同迅速变化的轮子。保持谦逊的心态才能有所收获,超越常规的教化只能保持精神不迷失。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与黄小江佥宪深厚的友谊和对其品德的赞赏。诗中通过回忆初见时的意气相投,到共同经历困难时的相互支持,展现了两人之间的真挚情感。同时,作者对黄小江的直率、真诚和盛德表示敬佩,认为他能在困境中保持内心的通达和顺应自然之道,是真正的君子。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高尚品德的追求。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