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蔼蔼(ǎi ǎi):形容人多,众多。
- 东都:指洛阳,东汉的都城。
- 季:指末期。
- 耿耿:形容忠诚或忧虑的样子。
- 陈窦:指陈蕃和窦武,东汉末年的忠臣。
- 哲人:指有智慧的人。
- 龙蛇:比喻隐居或不遇。
- 沉冥:深沉隐晦。
- 西江汜(xī jiāng sì):西江的支流,比喻隐居的地方。
- 下榻:指住宿,这里指接待。
- 栖栖:形容忙碌不安的样子。
- 厦木:指大厦的梁木,比喻重要的支撑。
- 时之用:指时机的利用。
翻译
在东都洛阳的末期,众多公卿都是志向高远的人物。 陈蕃和窦武的忠诚之心,时常因为时势不顺而受挫。 智者如龙蛇般隐居,深藏于西江的支流之中。 他们曾被接待,但他们的忙碌不安又是为了等待什么呢? 再次吟诵关于大厦梁木的言论,时机的利用是多么重要啊。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东汉末年忠臣陈蕃和窦武的怀念,以及对智者隐居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时势不顺的感慨和对时机重要性的认识。诗中“蔼蔼东都季”描绘了东汉末年众多公卿的盛况,而“耿耿陈窦心”则突出了忠臣的忠诚与忧虑。后文通过对智者隐居的比喻,暗示了在乱世中保持清醒和等待时机的重要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时局的独到见解。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太平道中观石壁次韵二首 其一 》 —— [ 明 ] 湛若水
- 《 赠彭鹤泉黄门汝寔考绩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赐故人林南川先生冢子正夫别 》 —— [ 明 ] 湛若水
- 《 放歌赠颜吏目 》 —— [ 明 ] 湛若水
- 《 走笔赠李道行司训还扬州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韵元默弟登黄云 》 —— [ 明 ] 湛若水
- 《 三水候送郭总戎不至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题扇与李庭清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