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发昆阳自此入山四望空寂情甚无赖因以自遣

水穷山路转,雨断塞云回。 冉冉行人至,荒荒落日催。 百年消着屐,万事付衔杯。 不识昆明底,何人见劫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明发:天明出发。
  • 昆阳:地名,今云南省昆明市。
  • 水穷:水流到尽头。
  • 山路转:山路蜿蜒曲折。
  • 雨断:雨停。
  • 塞云:边塞的云。
  • 冉冉:缓慢的样子。
  • 荒荒:荒凉的样子。
  • 消着屐:穿着木屐行走,指行走的辛苦。
  • 衔杯:饮酒。
  • 昆明底:昆明的深处。
  • 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后的灰烬。

翻译

天明从昆阳出发,进入山区,四周一片空寂。 水流到尽头,山路蜿蜒,雨停后边塞的云又回来。 行人缓缓而至,荒凉的落日催促着时光。 百年间穿着木屐行走,万事都付之一笑,饮酒自遣。 不知道昆明的深处,有谁见过世界毁灭后的灰烬。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从昆阳出发,进入山区后的所见所感。诗中,“水穷山路转,雨断塞云回”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旅途的艰辛和边塞的荒凉。后两句“冉冉行人至,荒荒落日催”则通过行人和落日的形象,传达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无常。最后两句“百年消着屐,万事付衔杯。不识昆明底,何人见劫灰”则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未知世界的探寻。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思考。

程本立

明浙江崇德人,字原道。程德刚子。洪武中举明经、秀才,授秦府引礼舍人,历长史,受累谪云南为吏。洪武三十一年征入翰林,预修《太祖实录》,迁右佥都御史。建文三年坐事贬官,仍留纂修。《实录》成,出为江西副使。未行,燕兵入京,自杀。 ► 2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