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汪育德斋

· 程通
独倚江楼思怆然,乡心每与雁争先。 吴山楚水隔千里,红叶黄花又一年。 自叹微才终后学,敢图清誉继前贤。 来书过尔相推许,宁不怀惭祖逖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怆然:悲伤的样子。
  • 吴山楚水:指江南地区的山水,这里用来象征诗人与朋友之间的遥远距离。
  • 红叶黄花:秋天的景象,代表时间的流逝。
  • 后学:指学问或地位较低的人。
  • 清誉:清高的名声。
  • 祖逖鞭:祖逖是东晋时期的著名将领,他曾半夜听到鸡鸣,认为是不祥之兆,于是起床舞剑,以示警醒。这里比喻诗人感到自己未能达到前贤的成就,心怀愧疚。

翻译

独自倚靠在江边的楼上,心中感到悲伤。思乡的心情总是比南飞的雁还要急切。吴地的山,楚地的水,隔着千里之遥,红叶和黄花又见证了一年的流逝。我自叹才华微薄,始终是学问的后来者,怎敢奢望能继承前贤的清高名声。你寄来的信中对我过分推崇,我怎能不感到愧疚,就像祖逖听到鸡鸣后感到的警醒一样。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朋友的思念以及对自身才华的自谦。诗中,“独倚江楼思怆然”描绘了诗人孤独悲伤的心境,“乡心每与雁争先”则巧妙地用雁南飞来比喻自己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后两句通过“吴山楚水”和“红叶黄花”的意象,展现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感。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友人赞誉的谦虚和自省,以及对前贤成就的敬仰和自愧不如的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和对友情的珍视。

程通

明徽州府绩溪人,字彦亨。洪武二十三年举人。授辽府纪善。建文初,燕王兵起,随辽王南归京师,上封事,陈备御策,进左长史。永乐初,从辽王徙荆州。旋上封事被发,下狱死。 ► 22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