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已岁予齿四十九矣宦绩无成道德日负怅然有感因作
久客怀归尚未归,半生尘土涴征衣。
买臣每叹行年困,伯玉空知往事非。
春雨又苏边地草,秋风应老故山薇。
太平时世身难补,会向沧江问钓矶。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已岁:指某一年的干支纪年,具体年份需要根据历史背景推算。
- 齿:指年龄。
- 宦绩:官职上的成就。
- 尘土涴征衣:尘土弄脏了出征的衣服,比喻长期在外奔波劳碌。
- 买臣:指西汉时期的朱买臣,曾因家贫被妻子抛弃,后官至会稽太守,此处用以自比,感叹自己的困境。
- 伯玉:指春秋时期的卫国大夫蘧伯玉,以贤德著称,此处用以自比,感叹自己对往事的反思。
- 苏:复苏,重新生长。
- 薇:一种野菜,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 沧江:泛指江河,此处指隐居之地。
- 钓矶:钓鱼时坐的石头,比喻隐居生活。
翻译
在癸已岁,我已经四十九岁了,但官职上的成就却未见起色,道德修养也日渐荒废,对此我感到十分怅然。因此,我写下了这首诗:
长久以来,我一直怀念着归乡,却始终未能回去,半辈子的奔波劳碌让我的征衣沾满了尘土。我常常感叹自己像买臣一样,年纪渐长却陷入困境,又像伯玉那样,空有对往事的反思却无法改变现状。春雨再次滋润了边地的野草,而秋风却应该让故山的野菜老去。在这个太平盛世,我却感到自己难以有所作为,或许我会在江河边寻找那钓鱼的石头,过上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长期在外奔波、官职无成、道德荒废的怅然之情。通过自比买臣和伯玉,作者深刻反思了自己的困境和无法改变的现状。春雨与秋风的对比,象征着作者内心的希望与失望。最后,作者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透露出一种无奈与超脱并存的复杂情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