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日

· 童轩
授衣又值景荒凉,泽国砧声夜有霜。 病后欲寻元亮隐,愁来无复孟嘉狂。 树连凉馆迷秋色,潮落横塘冷夕阳。 却忆冶城山上约,不胜清兴搅吟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授衣:指九月,古代九月制备冬衣,称为授衣。
  • 泽国:多水的地方。
  • 砧声:捣衣声。
  • 元亮:指陶渊明,字元亮,东晋时期的隐逸诗人。
  • 孟嘉狂:孟嘉是东晋时期的名士,以放荡不羁著称。
  • 凉馆:凉亭,供人休息的地方。
  • 横塘: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 冶城:地名,在今江苏省南京市。
  • 清兴:清雅的兴致。
  • 搅吟肠:指心情激动,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翻译

九月来临,景色荒凉,水乡的夜晚捣衣声中带着霜意。 病后想要寻找像陶渊明那样的隐居生活,但忧愁袭来,无法像孟嘉那样放荡不羁。 树木与凉亭交织成秋色的迷离,潮水退去,横塘在冷冷的夕阳下显得格外孤寂。 回忆起在冶城山上的约定,清雅的兴致让我思绪万千,难以平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的荒凉景象,通过“授衣”、“泽国砧声”等词语,传达出季节的变迁和夜晚的寒意。诗中“病后欲寻元亮隐”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而“愁来无复孟嘉狂”则透露出内心的忧愁与无法释放的情感。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进一步加深了秋日的孤寂与诗人的思绪。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秋日景象的深刻感受与内心世界的复杂情感。

童轩

明江西鄱阳人,字士昂。工书能诗。景泰二年进士。授南京吏科给事中。成化时,以户科都给事中入川镇压赵铎起事,还言欲息盗贼必先去贪官、均科差。累进右副都御史提督松潘军务。弘治中官至南京礼部尚书。有《清风亭稿》、《枕肱集》、《梦征录》。 ► 56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