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陈朗溪诗
朗溪好优游,溪朗心未朗。
因究朗从来,明月无云障。
照见先生心,虚明极高广。
一溪万溪同,银河同荡漾。
溪水日日来,溪毛夜夜长。
此如我心生,仿佛在川上。
潮汐自将迎,我心断来往。
溪翁将船游,只在溪下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朗溪:明亮的溪流,此处可能指陈朗的居所或其心境。
- 优游:悠闲自得。
- 溪朗心未朗:溪流虽然明亮,但心境尚未明朗。
- 因究朗从来:因此探究明亮的由来。
- 明月无云障:明亮的月亮没有云层的遮挡。
- 照见先生心:照见了先生(指陈朗)的内心。
- 虚明:空灵明澈。
- 一溪万溪同:一条溪流与千万条溪流相同。
- 银河同荡漾:银河与溪流一样荡漾。
- 溪毛夜夜长:溪边的草木夜夜生长。
- 此如我心生:这就像我的内心一样。
- 仿佛在川上:好像在河边一样。
- 潮汐自将迎:潮汐自然地涨落。
- 我心断来往:我的心思不再往来。
- 溪翁将船游:溪边的老人驾船游玩。
- 只在溪下上:只在溪流上下游动。
翻译
朗溪啊,你悠闲自得,溪流虽然明亮,但你的心境尚未明朗。因此我探究这明亮的由来,发现就像明亮的月亮没有云层的遮挡。它照见了你的内心,空灵明澈,极高广远。一条溪流与千万条溪流相同,就像银河一样荡漾。溪水日日流来,溪边的草木夜夜生长。这就像我的内心一样,好像在河边一样。潮汐自然地涨落,我的心思不再往来。溪边的老人驾船游玩,只在溪流上下游动。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朗溪的明亮与悠闲,以及溪流与银河的荡漾,表达了作者对陈朗内心世界的赞美与向往。诗中“明月无云障”一句,既描绘了自然景象,又象征了陈朗内心的明澈与高远。后文通过对比溪水与内心的生长,以及潮汐与心思的断绝,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的宁静与超脱。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晓枕偶成六言六首 》 —— [ 明 ] 湛若水
- 《 已酉三月廿五予卧病潘进士直卿槐告别索予赠言呻吟之间遂成一绝赠之还邕州 》 —— [ 明 ] 湛若水
- 《 先期史恭甫来同游茅山家人已迎至镇江矣月十二日也意其连夜归报速来予已到山二日至望之暮犹未至岂为泥雨所阻欤或赈饥之务未暇欤未可知也因作二诗唁之 其一 》 —— [ 明 ] 湛若水
- 《 明月吟三章 》 —— [ 明 ] 湛若水
- 《 同元默弟并马入西云马上口占 》 —— [ 明 ] 湛若水
- 《 次韵介溪太宰灵谷寺见寄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鸡鸣一章示诸生 》 —— [ 明 ] 湛若水
- 《 隐居西樵三日吟二首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