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岳途中晚枕念丹山少汾月朔至今六日渺无来耗作歌迟之二章

我西行兮路何之,芙蓉之西西更西。路堂堂兮不岐,中行独复畴因依。 祝融洒落无朋侪,望伊人兮胡不来。必有以也何迟迟,宁使予兮心悲以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芙蓉:指荷花,这里可能指代某个地名。
  • 西西更西:向西再向西,形容路途遥远。
  • 路堂堂:形容道路宽阔、正直。
  • 不岐:没有分岔,指道路直通。
  • 中行独复:独自一人反复行走。
  • 畴因依:依靠谁。
  • 祝融:古代传说中的火神,这里可能指代南岳衡山,因为衡山古称祝融山。
  • 洒落:形容山势雄伟、开阔。
  • 无朋侪:没有同伴。
  • 望伊人:期待的人。
  • 胡不来:为何不来。
  • 必有以也:一定有原因。
  • 何迟迟:为何迟迟不来。
  • 宁使予兮:宁愿让我。
  • 心悲以猜:心中悲伤并猜测。

翻译

我向西行,路途何方?在荷花之西,再向西行。道路宽阔无岔,独自反复行走,依靠谁呢? 祝融山雄伟开阔,没有同伴,期待的人为何不来?一定有原因,为何迟迟不来?宁愿让我心中悲伤并猜测。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独自西行途中的孤独与期待。诗中,“芙蓉之西西更西”描绘了诗人旅途的遥远与孤独,“祝融洒落无朋侪”则进一步以南岳衡山的雄伟开阔来象征诗人的孤独无伴。后半部分,诗人表达了对期待之人的思念与疑惑,为何迟迟不来,让诗人心中充满了悲伤与猜测。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旅途中的孤独与对友人的深切思念。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