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士钦尚宝俱官满六载次韵一首

六载光阴似隔年,后先同入考功铨。 徒闻圣相勤三握,敢向清朝竞九迁。 池上丝纶应有种,河南衣钵愧无传。 侵寻老去知难状,约取穷途保更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考功铨:古代官吏考核制度,指对官员的政绩进行评定。
  • 圣相:指贤明的宰相。
  • 三握:多次握手,比喻频繁的交往或咨询。
  • 清朝:清明的朝代。
  • 九迁:多次升迁,比喻官职迅速上升。
  • 丝纶:指皇帝的诏书。
  • 衣钵:佛教用语,比喻师徒间传授的知识或技艺。
  • 侵寻:逐渐,渐渐。
  • 穷途:困境,绝境。

翻译

六年的光阴仿佛隔了一年,我们先后进入考核官员政绩的程序。 只听说贤明的宰相频繁咨询,怎敢在清明的朝代中追求迅速升迁。 池上的皇帝诏书应该有其传承,河南的师徒传承我却感到惭愧无法继承。 随着年纪渐长,我知道难以描述,但在困境中我更加坚定地保持信念。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程敏政对自己六年官场生涯的回顾与反思。诗中,“六载光阴似隔年”一句,既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也暗示了官场生涯的漫长与不易。后文通过对“圣相”、“清朝”、“丝纶”、“衣钵”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官场规则和自身职责的深刻理解。最后两句则体现了作者在面对困境时的坚定与自省,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坚守信念的人生态度。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