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天竺过灵隐

已辞鄂王宫,迢递入天竺。 鸟道烟萝深,履声落空谷。 一溪度飞来,泠泠更幽独。 无为独木桥,于此巢云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竺(tiān zhú):古代中国对印度的称呼,此处指杭州的天竺山。
  • 灵隐:杭州的著名佛教圣地,灵隐寺所在地。
  • 鄂王宫:指位于湖北的楚国鄂王城。
  • 迢递(tiáo dì):形容路途遥远。
  • 鸟道:形容山路险峻,只有鸟儿才能飞过的路径。
  • 烟萝:烟雾缭绕的藤萝,形容山间雾气缭绕。
  • 履声:脚步声。
  • 落空谷:回响在空旷的山谷中。
  • 一溪:一条小溪。
  • 飞来:指飞来峰,灵隐寺附近的一座山峰。
  • 泠泠(líng líng):形容水声清脆悦耳。
  • 幽独:幽静而孤独。
  • 无为:无所作为,此处可能指无人的状态。
  • 独木桥:用一根木头搭成的桥。
  • 巢云竹:在云雾缭绕的竹林中筑巢。

翻译

已经离开了鄂王宫,遥远地来到了天竺山。 山路险峻,烟雾缭绕,脚步声在空旷的山谷中回响。 一条小溪流过飞来峰,水声清脆,环境幽静而孤独。 在无人的独木桥上,可以在此筑巢于云雾缭绕的竹林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从鄂王宫到天竺山的旅途景象,通过“鸟道烟萝”、“履声落空谷”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山路的险峻和环境的幽静。诗中“一溪度飞来,泠泠更幽独”一句,以溪水的清脆声和飞来峰的幽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独而宁静的氛围。最后两句“无为独木桥,于此巢云竹”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远离尘嚣、回归自然的向往和宁静安详的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