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陟 (zhì):登高。
- 仞 (rèn):古代长度单位,一仞等于八尺。
- 冈 (gāng):山脊。
- 超然:超脱世俗的样子。
- 琴台:弹琴的高台。
- 倚 (yǐ):靠着。
- 青琅玕 (qīng láng gān):翠绿的美玉,这里形容山色。
- 蓬莱:神话中的仙山。
- 瑶台:神话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 青鸟:神话中传递信息的鸟。
- 弱水:神话中难以渡过的水域。
翻译
我登上那千仞高的山冈,超脱世俗地坐在琴台之上。 长久地依靠着翠绿的山色,举手遥望神话中的蓬莱仙山。 不见那瑶台上的明月,只见神话中的青鸟飞来。 想到那神话中的弱水虽浅,却难以渡过,令人心生哀愁。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登高望远的情景,通过“千仞冈”、“琴台”、“青琅玕”等意象,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仙境的心境。诗中“不见瑶台月,但见青鸟来”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仙境的向往,又暗含了对现实世界的失望。结尾的“弱水几清浅,念之令人哀”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之间难以逾越的鸿沟的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留题鸡鸣寺桂庵僧房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郴江口见江岸野生芙蓉 》 —— [ 明 ] 湛若水
- 《 宿和州香泉书院题壁兼寄州守鲁君承恩 》 —— [ 明 ] 湛若水
- 《 再和桂洲公叠杏东观莲韵奉答来教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方广寺僧圆林送藤竹二杖作 》 —— [ 明 ] 湛若水
- 《 送严介溪冢宰考满上京便道归钤山 》 —— [ 明 ] 湛若水
- 《 奉和何古林侍御三月廿日居樵二首 》 —— [ 明 ] 湛若水
- 《 登九华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