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吾廷介致仕归开化诗四首

我或求珷玞,人或畀璚玖。 非不爱璚玖,向人难启口。 启口恐吠声,听听国多狗。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珷玞(wǔ fū):指像玉的石头,比喻次等的、不珍贵的东西。
  • (bì):给予。
  • 璚玖(qióng jiǔ):指美玉,比喻珍贵的东西。
  • 启口:开口说话。
  • 吠声:狗叫声。
  • 听听:这里指听闻,听到的意思。
  • 国多狗:比喻社会上有很多爱打听别人私事、爱说闲话的人。

翻译

我有时寻求的是像玉的石头,人们有时给予我的是真正的美玉。 并非我不爱那些珍贵的美玉,而是向别人开口索取时难以启齿。 一旦开口,恐怕会引来狗的吠叫声,社会上爱打听闲话的人太多了。

赏析

这首诗通过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际交往中索取与给予的微妙心理。诗中“珷玞”与“璚玖”的对比,揭示了作者对于物质价值的看法,以及在人际关系中对于索取珍贵物品的犹豫和顾虑。末句以“国多狗”作结,形象地描绘了社会中爱打听闲话、传播是非的现象,反映了作者对于这种社会风气的不满和无奈。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于人际交往中真诚与虚伪、珍贵与次等的深刻思考。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