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王德徵户曹谪官之肇庆驿丞
卞和献荆璞,言尽继以泪。
虽以三刖足,于心曾不悔。
岂不知保身,徒以识为累。
楚国有大宝,弃之如瓦块。
何况以暗投,按剑或相待。
大易贵藏器,龙蛇亦何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卞和:春秋时期楚国人,因献玉璞于楚王而被误解,两度被削足。
- 荆璞:未经雕琢的玉石,比喻有才能的人。
- 刖足:古代的一种酷刑,砍去脚。
- 藏器:比喻隐藏才能,不轻易显露。
- 龙蛇:比喻贤人与小人。
翻译
卞和献上荆山的玉石,言辞说完后泪水随之而来。 尽管因此三次遭受砍脚的刑罚,但他的心中从未有过后悔。 他难道不知道保全自身吗?只是因为见识成为了负担。 楚国有着巨大的宝藏,却将其弃之如瓦砾。 更何况是暗中投石问路,可能会被警惕地对待。 《易经》中贵在隐藏自己的才能,即使是龙蛇般的贤人与小人,又有何妨害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卞和献玉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忠诚与坚持的赞美,以及对时代不识贤才的悲哀。诗中“卞和献荆璞,言尽继以泪”描绘了卞和的忠诚与无奈,“虽以三刖足,于心曾不悔”则突显了他的坚定不移。后文通过对比楚国大宝的被弃,暗示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忽视。最后引用《易经》的“藏器”观念,劝诫人们应适时隐藏才华,避免不必要的伤害。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和人生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