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竹

墨本惊传抱节君,佩声摇动水苍文。 龙孙??争穿上,凤尾翛翛半入云。 满地雪霜甘耐晚,一春红绿耻随群。 摩挲欲扫琅玕净,恐有诗题隔坐分。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墨本:指绘画所用的墨。
  • 抱节君:指竹子,因其坚韧不屈,常被比喻为有节操的人。
  • 佩声:指风吹动竹叶发出的声音,如同佩玉碰撞的声音。
  • 水苍文:指竹叶上的水珠,映照出苍翠的纹理。
  • 龙孙:指竹笋,因竹子生长迅速,如同龙的后代。
  • ??(xī xī):形容竹笋生长的声音。
  • 争穿上:形容竹笋争相破土而出。
  • 凤尾:形容竹叶的形状像凤凰的尾巴。
  • 翛翛(xiāo xiāo):形容竹叶随风摇曳的样子。
  • 半入云:形容竹子高大,似乎要触及云端。
  • 满地雪霜:指竹子在寒冷的冬季依然坚韧。
  • 甘耐晚:甘愿忍受寒冷的晚秋。
  • 一春红绿:指春天万物复苏,花红柳绿。
  • 耻随群:不愿意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
  • 摩挲:轻轻抚摸。
  • 琅玕(láng gān):指美玉,这里比喻竹子。
  • 诗题隔坐分:指诗人在欣赏竹子时,想要题诗,但又担心打扰到旁人。

翻译

画中的墨竹惊动了传世的抱节君子,佩玉般的声音摇曳着水珠映出的苍翠纹理。 竹笋如龙孙般争相破土,发出细碎的声音,凤尾般的竹叶随风摇曳,半入云端。 满地的雪霜见证了竹子的坚韧,甘愿忍受寒冷的晚秋,春天里不愿随波逐流,保持自己的独特。 轻轻抚摸这如美玉般的竹子,想要挥毫题诗,却又担心打扰到旁人。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画中竹子的生动形象,展现了竹子的坚韧和高洁。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拟人手法,如“抱节君”、“龙孙”、“凤尾”等,赋予了竹子以人格化的特质。同时,通过对竹子在不同季节中的表现,表达了诗人对竹子坚韧不拔、不随波逐流品质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精湛的艺术表现力。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