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日长至与世贤太史陪祀山陵往反得律诗十首沙河道中用廉伯赠行韵
旋拥山炉爇断莱,疏棂正对土床开。
女墙月上催诗就,寝树风残约梦回。
雪后弊衾寒似铁,病来吟骨瘦于梅。
空山露下人踪灭,忽听铃声枕畔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癸巳:中国传统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长至:指夏至,一年中白天最长的一天。
- 世贤太史: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学者。
- 陪祀:陪同祭祀。
- 山陵:指帝王的陵墓。
- 沙河道: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廉伯:人名,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同僚。
- 旋拥:环绕着。
- 山炉:山中的炉子。
- 爇断莱:爇(ruò),点燃;断莱,可能是指某种植物。
- 疏棂:窗户的格子。
- 土床:用土堆成的床。
- 女墙:城墙上的矮墙。
- 寝树:陵墓旁的树木。
- 吟骨:指诗人因病瘦弱的身体。
- 弊衾:破旧的被子。
- 空山:无人居住的山。
- 铃声:可能是指挂在马车上的铃铛声。
翻译
环绕着山中的炉子点燃了断莱,窗户的格子正对着土床敞开。 城墙上的月光催促着诗句的完成,陵墓旁的树木在风中残破,梦境也随之回归。 雪后,破旧的被子像铁一样寒冷,病中的我比梅树还要瘦弱。 空旷的山中,露水落下,人迹全无,忽然听到枕边传来铃声。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的孤寂与病痛。通过“山炉”、“土床”、“女墙”、“寝树”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荒凉而静谧的氛围。诗中“雪后弊衾寒似铁,病来吟骨瘦于梅”一句,既表达了诗人身体的痛苦,也反映了其内心的孤寂与无奈。结尾的“空山露下人踪灭,忽听铃声枕畔来”则增添了一丝神秘与超脱,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
程敏政的其他作品
- 《 凤阳南二十里陟小岭望见环滁诸山 》 —— [ 明 ] 程敏政
- 《 涵碧亭八咏 其二 石鼓浮岚 》 —— [ 明 ] 程敏政
- 《 夜穿杭城宿吴山驿明日三司故人固请游西湖又明日遂拜岳王坟饮净慈寺时顾天锡郎中以公事寓杭不及预会 》 —— [ 明 ] 程敏政
- 《 卜算子 · 题汪汝温便面 》 —— [ 明 ] 程敏政
- 《 题红梅 》 —— [ 明 ] 程敏政
- 《 故刑部尚书万安刘公夫人哀挽 》 —— [ 明 ] 程敏政
- 《 十九日访马天禄佥宪于西城不遇马上戏成四绝录奉一笑从者以是疲惫多不能兴 》 —— [ 明 ] 程敏政
- 《 三月十七日原博谕德饯汝玉给事于玉延亭会者宾之学士于乔谕德济之世贤侍讲曰川校书道亨编修暨予得联句四章时黄蔷薇盛开复移尊于海月庵酹花酌别又得三章予亦将有饯约而觞汝玉者多刻日有次第不能夺也手录此以致缱绻不已之意 》 —— [ 明 ] 程敏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