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戌元日县中随例望阙行礼因思旧岁是日方在清化寺守冻感时抚躬率然赋此

去年借榻眠萧寺,节候惊心感逐臣。 今岁挈家还故里,溪山容我作閒人。 梦回桑下馀三宿,兴到梅边又一春。 鹄立县衙还自幸,得随簪笏望枫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庚戌:古代用天干地支纪年,庚戌为其中一种组合,此处指某一年的正月初一。
  • 元日:农历正月初一,即春节。
  • 望阙:古代官员在特定节日面向皇宫行礼,表示对皇帝的尊敬。
  • 清化寺:诗人在去年元日时所在的地方。
  • 守冻:忍受寒冷。
  • 挈家:带领家人。
  • 故里:家乡。
  • 溪山:指家乡的自然风光。
  • 閒人:闲人,指无官职或事务的人。
  • 桑下:指在桑树下,这里可能指诗人在清化寺的生活。
  • 三宿:指在清化寺度过的三个夜晚。
  • 梅边:梅花旁,常用来象征冬去春来。
  • 鹄立:像鹄(一种大鸟)一样站立,形容站立的姿态庄重。
  • 县衙:县政府,县官办公的地方。
  • 簪笏:古代官员上朝时戴的帽子和手持的笏板,这里指官员的身份。
  • 枫宸:指皇宫,宸指帝王的居所。

翻译

去年我在清化寺借宿,节日时感到心惊,作为被贬的臣子。 今年我带着家人回到故乡,家乡的山水让我成为一个闲人。 梦回桑树下,我在那里度过了三个夜晚,兴致到了梅花旁,又迎来了一个春天。 在县政府庄重地站立,我感到庆幸,能够作为官员,望向皇宫。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程敏政在庚戌年元日所作,通过对比去年和今年元日的不同境遇,表达了对时光流转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中,“去年借榻眠萧寺”与“今岁挈家还故里”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从被贬的孤寂到回归家乡的安宁。后两句通过对梦境和现实的描写,进一步抒发了对过去岁月的怀念和对新一年的期待。最后两句则体现了诗人对能够保持官员身份,向皇宫行礼的自豪和庆幸。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

程敏政

明徽州府休宁人,字克勤。程信子。成化二年进士。授编修,历左谕德,以学问该博著称。弘治中官至礼部右侍郎兼侍读学士。见唐寅乡试卷,激赏之。十二年,主持会试,以试题外泄,被劾为通关节于唐寅等,下狱。寻勒致仕卒。有《新安文献志》、《明文衡》、《篁墩集》。 ► 2571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