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朱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源头:地名,可能是指某条河流的源头。
- 精舍:指僧人或道士的居所。
- 吾庐:我的家。
- 卅:三十。
- 畲(shē):指开垦两年的田地。
- 任真:任由自然,不加修饰。
- 藩篱:篱笆,比喻界限或限制。
翻译
到达岸边,住在源头的精舍,源头就是我的家。 从此地到达朱明,距离近三十多里。 在江前插上柳树,背后围着竹子种田。 八十岁已经任由自然,不再计较界限与限制。 不考虑明天的事情,只愿日落时分与大家共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湛若水到达源头精舍后的宁静生活和对自然的顺应态度。诗中,“到岸宿源头”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行程,也暗示了他对源头这一地方的归属感。通过“插柳”、“围竹”等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改造与融合。最后两句“未计明日事,日夕相与娱”,则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享受当下宁静生活的豁达心境。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深刻感悟。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
湛若水的其他作品
- 《 读冬官卢冠岩兴国生祠碑 》 —— [ 明 ] 湛若水
- 《 赠李中冈都藩起复之京 》 —— [ 明 ] 湛若水
- 《 万治斋再见示叠韵酬之 》 —— [ 明 ] 湛若水
- 《 王地官云吾名健字于行请赞小诗 》 —— [ 明 ] 湛若水
- 《 题曹宁波太守语所藏吕泾野八分书大科训规因以赠之 》 —— [ 明 ] 湛若水
- 《 用原韵酬姜仁夫兼柬董道卿四首 》 —— [ 明 ] 湛若水
- 《 答罗生郡从白鹿洞来问所疑 》 —— [ 明 ] 湛若水
- 《 题淮浦为杨敬之太仆 》 —— [ 明 ] 湛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