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治斋再见示叠韵酬之

萍踪不易笑相同,莫废诗筒负酒筒。 丽景况逢正月半,胜游已在暮年中。 绝尘拟逸三年驾,插翅犹堪九万风。 寄语洛阳好年少,昔时童子化为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萍踪:比喻行踪不定,像浮萍一样漂泊。
  • 诗筒:装诗稿的竹筒,这里指诗作。
  • 酒筒:装酒的容器,这里指饮酒。
  • 丽景:美丽的景色。
  • 正月半:正月十五,即元宵节。
  • 胜游:愉快的游玩。
  • 暮年:晚年。
  • 绝尘:超越尘世,比喻超凡脱俗。
  • 拟逸:打算隐逸,即隐居。
  • 三年驾:指三年的隐居生活。
  • 插翅:比喻迅速或高飞。
  • 九万风:比喻极高的风速,源自《庄子·逍遥游》中的“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 寄语:传达话语,寄托希望。
  • 洛阳好年少:指洛阳的年轻人。
  • 童子:指年轻人。
  • 化为翁:变成老人。

翻译

我们的行踪不定,难得笑语相投,不要因为忙于写诗而忽略了饮酒的乐趣。美丽的景色正逢正月十五元宵节,愉快的游玩已经在晚年开始了。我打算超脱尘世,隐居三年,仿佛插上翅膀,仍能乘九万里的风高飞。我想对洛阳的年轻人们说,昔日的年轻人如今已变成了老人。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萍踪不易笑相同”一句,既表达了诗人对友人难得相聚的珍惜,又暗含了对人生漂泊不定的感慨。后文通过对“诗筒”与“酒筒”、“丽景”与“暮年”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无奈。结尾处寄语洛阳的年轻人,更是透露出诗人对青春易逝的深刻认识,以及对后辈的殷切期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豁达的人生观和深厚的文学造诣。

湛若水

明广东增城人,字元明,号甘泉。少师事陈献章。弘治十八年进士,授编修。历南京国子监祭酒,南京吏、礼,兵三部尚书。在翰林院时与王守仁同时讲学,主张“随处体认天理”,“知行并进”,反对“知先行后”,与阳明之说有所不同。后筑西樵讲舍讲学,学者称甘泉先生。卒谥文简。著有《心性图说》、《格物通》、《甘泉集》等。 ► 161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