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纻山作二首
桓公酣宴地,罗绮骄春丛。
舞态馀回雪,歌声逗结风。
宾客三千醉,杂沓待鸣钟。
繁华能几时,转瞬成蒿蓬。
双鹤阵云寂,丹凤梁月空。
时时见樵牧,指点认故宫。
驰景信靡停,秉烛亦已悤。
寄谢世间人,为乐及从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桓公(huán gōng):古代贵族名字,这里指宴会的主人。
- 罗绮(luó qǐ):华丽的织物。
- 舞态(wǔ tài):舞姿。
- 馀(yú):余留。
- 杂沓(zá tà):纷乱。
- 鸣钟(míng zhōng):敲钟。
- 繁华(fán huá):繁荣富丽。
- 蒿蓬(hāo péng):形容事物短暂。
- 双鹤(shuāng hè):成双的仙鹤。
- 阵云(zhèn yún):聚集的云彩。
- 丹凤(dān fèng):传说中的凤凰。
- 梁月(liáng yuè):指月光照在梁上。
- 樵牧(qiáo mù):樵夫和牧人。
翻译
在白纻山上写两首诗 作者:林枝桥
桓公在山上尽情宴乐,华丽的织物在春天的丛林中炫耀。 舞姿余留如雪飘飞,歌声在风中回荡。 宾客三千尽情醉倒,热闹喧嚣等待敲钟。 繁华富丽能持续多久,转瞬间就会消散如蒿蓬。 成双的仙鹤在寂静的云中阵列,传说中的凤凰在明月下翱翔。 时常看见樵夫和牧人,指点着熟悉的宫殿。 景色流转信手拈来,拿着烛光也已匆匆。 向世间的人们致谢,为了快乐和从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华丽宴会的场景,通过对宴会繁华和热闹的描绘,反衬出人生的短暂和无常。作者通过对自然景物和传说中的仙凤等形象的运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世事变迁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从容和快乐生活态度的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哲理,值得细细品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