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白纻山作二首

兹山未称高,群阜胡若挹。 当其歌绕时,云霞四面集。 响戛忽若低,衣飘复如袭。 洒酒滴春华,至今芳草湿。 灼灼芙蓉姿,尚染胭脂汁。 宾从纷流水,委蛇朱履趿。 颐指山岳颓,风云惟呼吸。 不是孟参军,谁能不失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纻(má):一种粗糙的布料
  • 群阜(qún fù):连绵的山峦
  • 云霞(yún xiá):云彩和霞光
  • 戛(jiá):撞击声
  • 袭(xí):袭击
  • 洒酒滴春华:在春天洒酒,酒滴落在春天的花朵上
  • 芳草湿:芳草潮湿
  • 芙蓉(fú róng):一种美丽的花朵
  • 胭脂(yān zhī):红色的颜料
  • 委蛇(wěi shé):形容行走时姿态优美
  • 朱履(zhū lǚ):红色的鞋子
  • 颐指山岳颓:指着山峰颓废不堪
  • 孟参军(mèng shēn jūn):指孟获,三国时期蜀汉的将领

翻译

登上白纻山写了两首诗

这座山还不算很高,周围有连绵的群山。

当我吟唱时,云彩和霞光围绕着。

声音撞击的声音忽高忽低,衣袂飘动又如同袭击。

洒下酒,滴在春天的花朵上,至今依然湿润着芳草。

美丽的芙蓉花姿态优美,还沾染着红色颜料。

客人们随着流水而来,脚上穿着红色的鞋子。

指着山峰颓废不堪,风云只是呼吸。

不是像孟获那样的将领,谁能不感到失色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登上白纻山时的景象,通过描写山峦、云霞、声音、衣袂、花草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动人的画面。诗人运用生动的描写和比喻,将登山的体验与自然景色融为一体,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最后一句表达了对孟获这位英勇将领的敬佩之情,突显了自己在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敬畏。整首诗意境优美,富有诗意,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英雄的敬仰。

林枝桥

林枝桥,字阳仲。新会人。明神宗万历四十四年(一六一六)进士。初授当涂令,征授礼部主事,改吏部,历员外郎、郎中。以忤魏忠贤,与李邦华、周宗建、周顺昌、李日宣同日夺职。崇祯初,诏复官。出为湖广参议,进福建副使,以事谪官。起贵州参政,进按察使。寻以忧归,卒于家。有《白鹤山房集》。清道光《新会县志》卷九有传。 ► 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