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听玘法师讲楞伽经,留别

· 张昱
玘公注经回,于世无所慕。 结坛在南坞,心与道为务。 行苦缁素归,律严鬼神护。 吾从挹清芬,肺腑久皈附。 仰聆楞伽旨,灌顶发甘露。 四众瞻礼间,绕床天花雨。 古无雪山子,我愿黄金铸。 兹行匪漫游,实以闻经故。 初地谁不明,末法自迷误。 不谓攴道林,犹识许玄度。 忻然酬宿愿,言笑亦已屡。 出寺且复留,徘徊川光暮。 还当理轻楫,时到茅家步。 师既不忘予,予忘南坞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奉听:恭敬地聆听。
  • 玘法师:指名叫玘的法师。
  • 楞伽经:佛教经典之一。
  • 缁素:指僧侣和俗人。
  • :汲取,引申为接受或体验。
  • 皈附:归依,信仰。
  • 灌顶:佛教中的一种仪式,意为授予智慧。
  • 四众:指佛教中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
  • 天花雨:比喻美好的事物如雨般降临。
  • 雪山子:指佛教中的圣者。
  • 攴道林: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人名。
  • 许玄度: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虚构人物。
  • 轻楫:轻便的船桨,这里指小船。
  • 茅家步:可能是指某个地名或小码头。

翻译

我恭敬地聆听玘法师讲解楞伽经,心中对这个世界无所留恋。法师在南坞设立讲坛,他的心与追求佛法紧密相连。他的修行让僧俗都感到敬佩,他的戒律严格到连鬼神都守护。我从中汲取了清新的芬芳,内心久久归依。聆听楞伽经的深意,仿佛接受了灌顶,智慧如甘露般滋润心田。在四众的瞻仰和礼拜中,美好的事物如雨般降临。古代没有雪山圣者,我愿用黄金铸造他的形象。这次出行并非漫无目的,而是为了听闻佛法。初学者谁不明白,但在末法时期却容易迷失。没想到在攴道林,还有人认识许玄度。我欣喜地实现了宿愿,与法师的言笑也已多次。离开寺院时,我徘徊在川光暮色中。将来还要整理轻便的小船,时常到茅家步。法师既不忘记我,我也忘不了南坞的路。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作者对玘法师的敬仰和对佛法的向往。诗中,“结坛在南坞,心与道为务”描绘了玘法师专心致志于佛法的形象,而“行苦缁素归,律严鬼神护”则突出了其修行的严谨和受到的尊敬。通过“仰聆楞伽旨,灌顶发甘露”等句,作者表达了自己在佛法中得到的启迪和滋养。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深刻理解和虔诚态度。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