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斋

· 张昱
万有从妄作,庸辨伪与真? 假山复假雪,空色自相因。 东坡古维摩,出语惊天人。 弹指为说法,一息乃万旬。 旧时言所说,几见湖水春? 染习或未除,示此前后身。 题诗附斋壁,庶与坡诗邻。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万有:万物。
  • 妄作:无根据地创造。
  • 庸辨:难道能分辨。
  • 假山:人工堆砌的山景。
  • 假雪:人工制造的雪景。
  • 空色:佛教术语,指空虚与形色,即事物的本质与表象。
  • 相因:相互依存。
  • 东坡:苏轼,号东坡居士。
  • 维摩:维摩诘,佛教中的大居士,智慧深邃。
  • 弹指:极短的时间。
  • 说法:讲经说法。
  • 一息:一次呼吸的时间。
  • 万旬:极长的时间。
  • 染习:佛教术语,指世俗的习气。
  • 前后身:佛教中指前世与后世。

翻译

万物皆由无根据的创造而来,我们怎能分辨真假? 人工堆砌的山和人工制造的雪,它们的空虚与形色相互依存。 东坡居士如同古代的维摩诘,他的言辞震惊天地。 他在极短的时间内讲经说法,一次呼吸间涵盖了极长的时间。 他过去所说的言语,如今还能见到湖水的春意吗? 或许世俗的习气尚未完全消除,他通过这些诗句展示了前世与后世的联系。 我将这首诗题在斋室的墙壁上,希望它能与东坡的诗作相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假山”与“假雪”的描绘,探讨了真与假的哲学问题。诗人借用苏轼的智慧形象,表达了对时间、存在与世俗习气的深刻思考。诗中“弹指为说法,一息乃万旬”一句,巧妙地结合了时间的短暂与永恒,展现了诗人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真假、时间与存在的独到见解。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