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仁一初尊师

· 张昱
愿闻清净法,往谒富春僧。 妙论听不厌,道心中自增。 如此醍醐味,使我尝未曾。 岂无夙世因,坐对古佛灯。 庶几一言下,彼此證三乘。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清净法:指佛教中清净的教法。
  • 富春僧:指居住在富春的僧人,这里可能特指仁一初尊师。
  • 妙论:精妙的言论或教诲。
  • 道心:修行者对佛法的理解和信仰之心。
  • 醍醐味:比喻佛法的高深和精妙,醍醐(tí hú)为佛教中指最纯净的乳制品,象征最高的佛法智慧。
  • 夙世因:前世的因缘。
  • 古佛灯:象征佛法的传承和智慧之光。
  • 三乘:佛教中的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代表不同的修行层次和境界。

翻译

我渴望聆听清净的佛法,于是前往拜访富春的僧人。 他精妙的言论令人百听不厌,我的道心因此而不断增强。 这种如同醍醐般的美妙滋味,我之前从未体验过。 难道这不是前世的因缘,让我坐在这里面对古佛的智慧之灯。 希望能在他的某一句话下,我们彼此都能印证三乘的境界。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佛法的渴望和对仁一初尊师的敬仰。通过“清净法”、“妙论”、“醍醐味”等词语,描绘了佛法的高深与精妙,以及诗人在聆听教诲后的心灵体验。诗中“岂无夙世因,坐对古佛灯”一句,巧妙地结合了前世因缘与佛法的传承,表达了诗人对佛法深信不疑的态度。最后,诗人希望能通过尊师的教诲,达到更高的修行境界,体现了对佛法的深刻追求和向往。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