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良诗

· 张昱
百岁谁免死,贵足留其名。 三良殉秦穆,慷慨平生情。 一诺奉明主,千秋共哀荣。 从容就长夜,斯人岂偏生? 所以黄鸟诗,至今颂遗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三良:指春秋时期秦国的三位贤臣:奄息、仲行、针虎。
  • 秦穆:即秦穆公,春秋五霸之一。
  • 慷慨:情绪激昂。
  • 一诺:一句承诺。
  • 明主:贤明的君主。
  • 千秋:千年,比喻时间长久。
  • 哀荣:死后得到的尊荣。
  • 从容:镇定,不慌张。
  • 长夜:比喻死亡。
  • 斯人:这个人,指三良。
  • 黄鸟诗:《诗经·秦风》中的一篇,歌颂三良的诗。
  • 遗声:留下的名声。

翻译

百岁之人谁能避免死亡,重要的是留下名声。三良为秦穆公殉葬,他们慷慨激昂地表达了一生的情感。一句承诺奉献给贤明的君主,千百年后他们共同享有哀荣。镇定地走向长夜,这样的人怎能偏爱生命?所以《黄鸟诗》至今还在歌颂他们留下的名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三良”为秦穆公殉葬的历史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与牺牲精神的赞美。诗中,“百岁谁免死,贵足留其名”一句,既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是对名声不朽的追求。后文通过对三良“慷慨平生情”和“从容就长夜”的描写,展现了他们面对死亡时的无畏与坚定,以及对明主的忠诚。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忠臣义士的崇高敬意。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