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唐僧无则咏物诗四首百舌禽

· 张昱
巧作春禽百样声,似矜觜舌有馀轻。 若为剩有闲心性,何不云中学凤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模仿。
  • :自夸。
  • 觜舌:鸟嘴和舌头,这里指鸟的鸣叫能力。
  • 馀轻:多余的轻松,意指过于轻松自如。
  • 剩有:还有,尚有。
  • 闲心性:闲适的心态。
  • 云中:高空中。
  • 凤鸣:凤凰的鸣叫,象征着高贵和吉祥。

翻译

巧妙地模仿春天的鸟儿发出百种声音,似乎在自夸其鸣叫能力有多么轻松自如。如果真的还有闲适的心态,为何不在高空中学习凤凰的鸣叫呢?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百舌鸟模仿各种春禽声音的描绘,讽刺了其自满于模仿之能,而缺乏追求更高境界的志向。诗中“若为剩有闲心性,何不云中学凤鸣?”一句,既是对百舌鸟的期望,也是对人们应有追求更高目标的隐喻。诗人通过对比百舌鸟与凤凰,表达了对真正高雅和卓越的向往。

张昱

元明间庐陵人,字光弼,号一笑居士,又号可闲老人。历官江浙行省左、右司员外郎,行枢密院判官。晚居西湖寿安坊,屋破无力修理。明太祖征至京,厚赐遣还。卒年八十三。有《庐陵集》。 ► 1032篇诗文